重新认识焦虑与内向

焦虑能“劫持”我们思考、说话和回应的能力。

今天看《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让我突然明白一件事:内向者与社交焦虑是没有关系的!

知道这一点我就一下子明白,王老师那么健谈;刘媛媛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巴菲特,蔡康永还有很多很多公众人物比比皆是,提到自己性格的时候,都说自己其实是个内向的人…然后把自己跟他们联系到一起,完全让我摸不着头脑。

没人会把“外向”和“焦虑”弄混淆,而内向和社交焦虑的界限却很模糊。有社交焦虑的内向的人很常见,所以这两个词经常互换使用,有时社交焦虑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极端的内向。虽然是行为抑制导致了内向和社交焦虑,而且这两种特质经常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但二者在概念上实际有很大差异。

我们不仅要尊重内向性格,而且要克服社交焦虑,但二者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呢?

有以下4点:

第一,内向是天生的,而社交焦虑是后天的。

上大学之前,我还没有发现自己有社交焦虑症状,记得那时候虽然也不是很喜欢和一群人一起,但是被熟悉的朋友带着玩着玩着就好了,并且好像还是有点开心的。但现在处在外向被越来越美化的环境中,所以时常安静的个性,显得很异常,会被评判为木讷,呆板,老实…不管社交焦虑如何进入大脑的,就是莫名学会了相信别人会评判你,发现你的不足。

第二,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独处会让你感觉很好。但对于社交焦虑,独处只会让你感觉没那么焦虑。

内向的人通过独处、一对一相处、和一小群信任的知己相处来获取能量。如果你性格内向,独处会让你精神振奋,电量充足。相比之下,应对社交焦虑时,选择独处让你没那么焦虑,这会让你感觉不错,但这是种解脱感而不是满足感。你会对自己说“我不在意”,但在内心深处,逃避社交会让你感到孤独、充满遗憾。你可能不会参加自己其实想去的活动,因为你担心会出丑、不被接受或感到尴尬。你会对自己说“我太害怕聚会了”“我担心自己会说蠢话”“我总觉得没话说”,而不焦虑的内向的人会说“这种场合不适合我”“这不是我的风格”,然后第二天再邀个朋友一起玩。

第三,社交焦虑因完美主义愈演愈烈。

因为完美主义,你认为自己的社交表现非黑即白。你认为只有完美的社交表现才不会受到他人的严苛批评。你要么表现完美——机智幽默、能言善辩、泰然自若,要么就是个结结巴巴的白痴,每个人都会嘲笑你,转身背对着你。这种压力让人很无力。我们以为自己若是成不了风趣幽默的社交人的典范,就不会受欢迎,结果越发沉默不语。

相比之下,对于不焦虑的内向的人(或不焦虑的外向的人)来说,完美主义不是事。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看来,不存在什么社交表现的问题,自然也不会受到评判。你可以在演讲时卡住,对话时思路受阻,没准备好谈论其他话题,这并不能说明你有什么不好,你也没什么大损失。在生活中,有些对话有趣流畅,也有些对话粗俗平庸,但对话并不能反映出你是什么样的人。

第四,内向是你的处世方式,而社交焦虑会影响你的生活。

支持内向性格运动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一些内向的人认为,因为自己内向,所以可以逃避社交。

但是用内向做逃避的理由,这就不再是内向了。【例如,我的一个来访者桑杰,他在失去大部分朋友后来找我。他自述性格内向,事实也如此,但我发现他有意拖延回复别人的电话和短信,害怕群体聚会,常常在最后一刻取消活动,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或者太累。他的合理化解释是,因为性格内向,他需要“充电”恢复。他确实内向,但他也在回避朋友。他痛苦地发现,如果自己一次次说“不”,最终朋友们就不会再请他了。

幸运的是,他又把朋友们拉了回来。现在的他,就像他顽皮地笑着说的那样:“过着内向的人喜欢的丰富的社交生活。”】

社交焦虑是对暴露的恐惧,而我们为避免暴露所做的事都会成为阻碍。

你担心自己发言时双颊会变得像煮熟的龙虾一样红,于是保持沉默。你以为自己的双手会抖得厉害,于是把双手牢牢交叉放在胸前,像在大声对所有人说“走开”。因为害怕暴露,你早早溜出了毕业派对,你确信自己很怪异,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或者担心马上就得邀请同学跳舞了。但之后,你又会遗憾错过了毕业派对上的蛋糕,更遗憾错过了这个值得纪念的美好时刻。你错过这一切,要么是因为你缺席,要么是因为你本人在场却陷入了自我监控模式,担心自己说蠢话或者把事情搞砸。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焦虑会阻碍我们过上想要的生活。

相比之下,没有社交焦虑的内向的人很自信,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也感觉良好。必要时他们可以打开“开关”去社交。打开“开关”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之后他们也需要充电,比如第二天窝在沙发上看书,或者和最好的朋友出去吃早午餐。但他们不怕暴露,因为没什么好隐藏的。这类人也可能会提前离开聚会,但他们不是因为自我批评或自我意识过强。说实话,很多人都喜欢回家读书,玩玩吉他或者在厨房里做家务——家里没有评判,也没有自我鞭笞,也不用说服自己不在乎。选择待在家里,但不是因为恐惧。

我们可能生来就带有某种预设的性情,但这并非改变不了。就像苹果树一样,我们可以修剪掉过度的社交意识。如果我们愿意做新的尝试,而且关键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若是能得到支持,就可以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责任心、同情心、深度思考、深刻感受,以及高标准等。

结论就是,社交焦虑可以被改变。改变社交焦虑不会改变内向(或外向)性格,事实上也不需要改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