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狂何波:戰鬥在程序化交易第一線

技術狂何波:戰鬥在程序化交易第一線
2018年10月25日18:27 來源:和訊名家
手機訪問

2015年11月,我與當時的同事董可人一起拜訪中泰證券何波博士的團隊。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位技術“大神”。
  2015年的市場波瀾壯闊。從年初開始,滬深兩市上漲勢頭猛烈,繼2014年上證綜指與深證成指分別上升53%、34%,跑贏全球股票市場後,兩市在15年上半年短短5個多月時間裏,又分別暴漲60%和122%。大衆熱情被點燃,金融市場被聚焦在鎂光燈前,“量化交易”、“宏觀對沖”等神祕專業的詞彙,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交媒體中。以往潛伏在全球各大投行,橋水基金,千禧年基金,Two Sigma,Winton,Citadel, D.E.Shaw等各路機構中的“大神”們,也開始頻頻冒泡。似乎天機泄漏,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就要打開。
  然而,“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滬深兩市在達到6月上旬的頂點後,驟然下挫,短短兩三個月內急跌近一半。同期,日本NHK電視臺拍攝了紀錄片《暴跌衝擊下的中國股民~上海廣東路的秋天》,記錄了上海著名券商營業部大本營廣東路上,演出的一幕幕悲喜劇。後來,我們用一個更有力的詞語描述這一段歷史:“股災”。

到了2015年年底,數月前的瘋狂仍歷歷在目,市場卻已跌入冰谷。當時我拜訪何波,他在中泰新組建的研發中心,由於公司裝修,擠在一個10平米的會議室內辦公。電腦屏幕上跑着的不是金融軟件,而是C++和Verilog代碼。10人左右的團隊,多數套着一件North Face類的抓絨上衣,和會議室外西裝領帶的同事風格迥異,氣氛很像一個不甚寬敞的大學實驗室。
  2018年初秋,我在上海浦東一處創意園區的咖啡館內,再次見到何波。他着裝仍然是創投圈的風格,神情輕鬆,並無業內人士常有的緊繃感。我們見面才得知,再過幾個小時他還要飛往西安組織產品推廣。聊起2015年我們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何波說,那是他工作以來感覺最充實的一段時光,“很有創業的氣氛。”
  何波本碩博均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高分子物理系。在國內金融圈子,“中科大”是一個響亮而特殊的標籤,實幹氣質的科大人多以技術派知名。2006年畢業後,何波也曾投身北漂大軍,互聯網創業,之後機緣巧合,經同學介紹進入了程序化交易這個當時還略顯冷僻的圈子,不過,那也正是程序化交易在國內野蠻生長的時代。
  2013年8月16日上午,光大證券(601788,股吧)自營部門誤以234億元的巨量資金申購180ETF成份股,實際成交72.7億元,引發上證綜指大漲近6%,50多隻權重股觸及漲停。下午,交易員爲對沖巨大風險敞口,緊急沽出ETF與股指期貨,再次造成市場衝擊,當天收盤,光大實際損失1.94億元。事後,光大證券時任總裁等多名高管引咎辭職,證監會對光大處以5.2億元天價罰款,相關法律糾紛及500餘宗索賠案持續長達4年。
  根據事後調查,事故起因是該部門前端訂單生成系統,錯誤執行了一筆補單操作,程序在2秒內生成2萬多筆委託單。該補單功能於事故前一個月開發完成,此前從未實際啓動過。
  這次被媒體稱爲“816光大烏龍指”的事件,第一次向大衆揭示了程序化交易的威力和破壞力。回頭看去,這似乎是中國程序化交易潮流湧現的先聲,只不過略帶些許諷刺。烏龍指(Fat-finger error),或稱胖手指失誤,原意是交易員在快速操作鍵盤時,錯誤輸入指令造成的事故。這個名字,恰恰反應了媒體對程序化交易的不瞭解。
  “816”之前,何波以軟件公司身份正在負責光大證券另一套程序化系統的研發,該系統支持期權套利、做市、高頻,甚至跨境業務,已在資管子公司實盤大半年,一切似乎很順利,直到“816”,泥沙俱下,光大所有程序化項目都被叫停。聊起那段往事,何波並無埋怨。他說“816”對他最大的影響,就是“學會更加敬畏風險,更加註意在交易系統全過程中引入風控”。
  在那幾年的職業生涯中,何波也曾受過誘惑,琢磨着自己做私募,而不是搞系統、“爲別人做嫁衣”。多家買方及賣方機構的研發經驗,讓何波掌握了幾乎所有國內主流程序化交易和券商自動化櫃檯系統,具有當年很難得的競爭優勢。
  然而,合夥人找好,幾輪投資拉到,幾乎辦好了牌照,何波最終沒有走出這一步。也是在2015年,應某中泰證券高管的邀請,何博士加入組建該公司的研發中心,負責面向機構客戶(以私募爲主)的極速程序化股票櫃檯系統XTP,並能疊加大數據及AI進行深度服務。幾年過去,何波認爲,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然而,2015年下半年,系統立項沒多久就遭遇股災,第三方接入叫停,公司高層對系統的期待從“很急”轉爲“安安心心做吧”。面對迷茫的團隊,前景堪憂的項目,何波喊出口號:“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2015年7月啓動項目,一直到2016年10月系統上線,何波坦言過程“很難熬”。2015年底的“伊世頓”違規高頻交易案,2016年初的A股試行熔斷機制,在僅四個交易日後戛然而止,讓本已緊張的市場情緒,變得風聲鶴唳。在這監管形勢最不明朗的時刻,“各種各樣的消息”,讓人很難不動搖。
  市場起起伏伏,監管撲朔迷離,我問何波,爲何仍然選擇戰鬥在程序化交易第一線。何波回答:“自己喜歡,我覺得這個是技術應用在證券領域最有挑戰性的工作,也看到(程序化)這個必然的趨勢”,末了又補充一句“在恐慌的時候抄底,哈”。
  支持他堅持下去的還有客戶的反饋。客戶的“痛點”,是何波在訪談中頻頻提起的。何波提到,在系統研發階段,就不斷有私募主動聯繫,交流需求,表示支持。“大家就更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系統上線後的推廣,更是有賴於客戶。
  知乎大神,交易門主角董可人告訴我,他印象裏的何博士是一名“時尚”的大齡技術宅,對於新技術和新事物保持很高的熱情和好奇心。“作爲一名技術管理者,他一直非常積極地把新的理念和技術引進團隊的工作中。”董可人說,生活中的“大波哥”幽默風趣,是公認的量化交易界的“老頑童”。他在知乎的賬號關注了很多美女頭像用戶,是名副其實的“波帶逛”,是線下聚會主力的段子製造機。
  如今,系統化交易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何波的系統團隊也已成長至百人的規模。同時他還負責中泰網絡金融部門,從事2C互金產品的研發。帶領着總共200多人的團隊,技術派的何波幾乎每週都奔波在不同的城市,進行客戶溝通和業務推廣。問及是否適應這種工作形式的轉變,何波談到:“技術如果不去貼近客戶,在辦公室裏想象客戶的需求,很容易就閉門造車了。”













何波認爲,國內金融市場的技術生態,仍然沒有真正適應程序化和系統化交易的思維。站在賣方服務提供者的角度,他與交易門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對話何波
  Q:怎樣看待國內程序化交易技術服務的癥結,以及最近外資對沖基金進入中國市場的影響?
  問題的癥結仍然是散戶化,證券行業的大部分收入,仍然依賴於散戶業務,致使許多券商對面向機構投資者的深度服務,天生動力不足。同時,私募本身又缺乏大規模長期投入的能力。現狀是,在國內做系統化交易,選擇似乎並不多,但機構化仍然是大勢所趨,發達市場的今天,一定將是中國市場的明天,我認爲美國市場的歷史可以提供很好的參考。
  對於外資機構登陸我是樂觀的。現在國內很多做得不錯的團隊,都有海外背景的人才,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那麼一個機構整體登陸就更不用說了。相信更多元的市場參與,必然提高市場整體水平和效率。
  Q:當今機構投資者有哪些痛點?
  其實很多人對交易系統的複雜程度是估計不足的,交易系統有個奇怪的特點,它不能只靠交易員提出需求來構建,也不能靠工程師的想象。同時實盤交易的容錯率是很低的,還會遇到各種錯誤的外部數據,比如錯誤的行情或者延遲的行情,行情中斷重連帶來的不連續,這個時候我們要採取防禦式編程,對各種可能的異常場景、錯誤數據保持足夠的警惕,做到全過程的風控。
  真正的交易系統不是一個簡單的單品種趨勢交易,還要涉及到股票期貨期權,涉及趨勢交易、alpha對沖、各種套利、流動性交易等等,我們在設計上歸類爲配對交易,它在細節上還是很複雜的,比如說你要做境外(套利),還需要考慮到非標單位和標準單位的換算,公斤、盎司的換算,匯率的問題,然後期貨品種、期權品種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點,這些需要在設計之初就做好抽象,集成到統一的框架之中。程序化交易最大特點是一次交易系統的錯誤就可能帶來致命的打擊,比如騎士資本的案例,因此它需要一個堅固可靠的底層。
  私募這個行業的性質,決定了大多團隊缺乏交易系統研發能力。私募很難形成馬太效應,規模是最大的瓶頸,多采用小而精的模式,跟互聯網公司相比,在吸引優秀的技術人才上沒優勢。所以作爲券商,我們希望多做基礎工作,多做一些髒活累活難活,讓私募能夠專注在策略上面。
  這兩年我接觸了很多頂級的私募團隊,發現在投資方向上,最大的改變是策略多樣性大大增加,不再單純是單一的策略去做,要幾種策略糅合在一起,有的公司內部就會分成不同業務模塊,比如說有的團隊專門做Alpha,這個團隊再把券借給另外一個團隊做高頻,最後做績效的分割。這就需要系統具有多策略調度的能力。
  還有就是更加重視T0和融資融券,現在對沖的工具很少,期貨貼水嚴重,大家都在找增強收益的方向。但是從這兩年看,基本上所有找到增強收益的方向都是在T0方面。到達一定規模的量化團隊,Alpha都會是主要的策略,因爲只有Alpha才能把規模做起來。但是在貼水之後,就會損失掉很多收益,所以現在大家希望通過T0,在這個方面增強。現在很多還是傳統手工T0,也出現不少優秀的程序化T0團隊,程序化T0之後,他就對整個交易系統的速度有要求了。
  另外還有交易成本,算法交易最核心就是降低交易成本,怎麼降低?有一點就是要被動單成交的比例足夠多,如果全是喫對手盤,你的成本永遠下不來,但被動單的比例多一定要有預測,預測跌我就掛買單,預測漲我就掛賣單。這個時候就需要在微結構層面,疊加AI,做一些高頻的方向性預測。
  有很多問題,不站在程序化交易的立場上會很難看到。做程序化交易最怕不確定性,比如一筆交易廢單了,如果你的代碼從來沒處理過這個邏輯,那程序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我們會在模擬環境把不確定性因素都考慮到並推送給你。那麼你的程序經過地獄般的洗禮之後,都不會出邏輯問題,就說明它足夠健壯了。
  Q:如何看待國內程序化交易的生態及趨勢?如何解決上述行業痛點?
  現在私募仍然非常依賴於機構的資金“通道”,天然具有多通道對接的需求。比如說別的券商幫他募了四個億,(它肯定)在別的券商交易。而不可能募四個億後放在我這裏交易。
  而且,私募也很難完全信賴將自己的策略託管在第三方平臺。很多賣方機構在做策略開發平臺,我們不太想走這條路。如果把策略平臺與交易櫃檯比喻成車與路的關係,那麼我們不會去造車,而是要建設高速跑道,讓更多車在上面跑。同時,相對於以軟件供應商的形式去賣系統,我認爲在券商內部做事情更有效率優勢,而且心態也不一樣,可以說是“當媽”和“當保姆”的區別。
  另外一點就是模塊化。這個領域能做的東西很多,不可能單獨一個方面去解決,需要所有參與者,券商、基金、技術供應商,還有開源社區,共同去構建這個生態圈。相對在策略層面上黏住客戶,我們更願意完善通道,在底層幫他們造一些“輪子”,分攤一些基礎投入的成本。而在策略層面,可以由第三方的開源平臺去供應,避免重複建設。最終目的是降低程序化交易的門檻,這樣我們作爲後端通道也會受益。所以,我們一直在支持開源項目的推廣。
  目前經紀業務仍然佔到券商收入很大比重。現在經紀業務普遍遇到的問題是佣金下滑,但是炒股的人並沒有減少,比如去年增加一千三百萬股民。所以隨着市場的發展,券商的商業模式要改改,不能躺在那裏收佣金就行了。所以一個是我們看到了機構化這個進程,我們通過給這些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讓他們看中我們的技術能力,另一個是在過程中,應該與其他市場參與者共同構建生態。
  最後,獻上何波作詞,請音樂家朋友作曲的XTP之歌,或許可感受金融行業中一份難得的情懷。
  *本文作者李繼維是交易門撰稿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