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大戰10年:叢林法則、黑暗森林與無限遊戲 - 知乎

3Q大戰整整10年,這是一幕被媒體不斷渲染,甚至是解讀過度的競爭符號。馬化騰在接受採訪時認爲,這是“騰訊歷史上最大的災難,而且是人禍,不是天災”。


周鴻禕和他的奇虎360的確是騰訊公司成立以來第一個真正挑戰者,但事後來看,3Q的“二選一”對騰訊來說,絕非毀滅性打擊,騰訊的社交網絡無人可以撼動。周鴻禕和奇虎360或許只是馬化騰危機意識的一條導火線,騰訊焦慮與危機深處,從來不會是“人禍”,而是“天災”。


2010年,互聯網的環境開始變了,錯綜複雜的因素交融媾和,醞釀着一場前所未有的產業風暴。


關於這一年,許多人只記得Google搜索退出了中國內地市場,卻忽略了兩個更爲重要的事件:2010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越PC,全球PC出貨9210萬,智能手機是1.009億部;2010年,中國城市人口4.03億,城鎮人口2.66億,鄉村人口6.63億,城鎮人口占比50%,這是中國城市化進程里程碑的一幕。


2010年11月20日,是騰訊的救贖日,挽救騰訊的,不是工信部責令騰訊和奇虎360雙方停戰的通告,而是微信產品的正式立項。2010年10月19日,KIK messager登錄蘋果和安卓市場,12月10日,米聊發佈了Android版本,12月23日發佈了iPhone版本,雷軍認爲米聊能否成功,要看騰訊的反應速度。2010年11月20日,微信立項,三個月後,2011年1月20日,微信正式登陸App store。


在騰訊官方歷史記錄《騰訊傳》中,馬化騰向吳曉波描述說,“如果再咬牙堅持一週,360就徹底出局”。


周鴻禕遠沒有馬化騰的底氣十足,他只能發佈“與其苟且活着,不如奮起抗爭”的博客,希望通過輿論,給予騰訊壓力,獲得喘息之機,他知道,騰訊社交的競爭優勢無人能夠取代。


中外互聯網反覆上演的興衰故事告訴我們:巨頭是無法擊敗的,巨頭的宿命只有一個,跟不上產業的變遷,被新時代拋棄,或被新巨頭替代。


3Q大戰,對周鴻禕和奇虎360而言,是向死而生的驚險一躍,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登陸美國股市,一度成爲中國互聯網市值第三的公司,後來周鴻禕再次以挑戰者的姿態向百度搜索發起進攻,不過奇蹟未能再次重演,過分聚焦在競爭,耽於挑戰,反倒讓周鴻禕一度失去了對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敏感。再後來,周鴻禕學雷軍做過手機,也經歷了公司退市,迴歸A股,回到安全業務。


周鴻禕對中國互聯網的貢獻至少有兩點:1、他的故事向大衆普及了“三級火箭”與“免費經濟學”;2、他的故事給媒體揭示了互聯網產業朝氣和生機背後的運行規則——叢林法則,這裏弱肉強食,勝利者不受審判,爲了生存就要跑得快,不必循規蹈矩。


騰訊也好,奇虎360也好,均奉爲圭臬。


3Q大戰讓騰訊意識到,擴張受限於管理的效率半徑。經過數次反思和討論,騰訊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是流量和資本,於是有3Q之後聲勢浩大的“開放戰略”和“投資戰略”,開放也好,投資也好,在業務上,它是超越管理半徑,流量變現最大化的方式,在戰略上,則是“遏制對手”,所謂“驅虎吞狼”,獵豹移動、搜狗搜索都是騰訊遏制奇虎360的虎,2013年開始,騰訊的戰略重心是,遏制阿里——京東、58同城、美團、唯品會等等,既服務於流量變現最大化,也服務於“驅虎吞狼”的戰略佈局。


2010年11月,3Q大戰期間,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出版了《三體》小說第三部,“死神永生”。這本三部曲科幻小說,幾乎成了移動時代的互聯網寶典。大佬和創業者在《三體》小說中,找到了“黑暗森林法則”——大家通過“黑暗森林法則”,強化了競爭和挑戰的正當性。


大家更認爲,中國互聯網競爭的一場殘酷和慘烈,就是小說裏描述的“黑暗森林”。


中國互聯網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家公司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一樣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在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丁點聲音,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因爲森林裏到處都潛行跟他一樣的獵人,如果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


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是永恆的威脅。


《三體》成爲互聯網公司們粉飾貪婪擴張的理論武器。2013年騰訊推出微信支付,騰訊有關人士也提出了,“我毀滅你,與你無關”的宣傳策略,在他們看來,互聯網黑暗森林裏的競爭,就是“高緯文明碾壓低維文明”,巨頭公司的擴張不是“要不要”,是“能不能”。


統治中國互聯網黑暗森林的,一是貪婪,對財富成功的追逐,二是極度的不安全感,只要他人存在就是威脅。王興曾說,“大家的目的不是攻擊或者是其他,而是保證安全和增長”。


2010年3Q大戰前夕,《計算機世界》刊發了標題爲《XX的騰訊》的封面報道。這篇報道,採訪了王興,那時候王興還是創業者,團購Groupon模式搬到中國後,做了美團,卻沒想到,騰訊也在做團購,甚至跟美國Groupon做了合資公司,王興質疑騰訊,有什麼是騰訊不做的麼?“XX的騰訊”,這個標題,是王興接受採訪時的原話,被提煉出來,最終由記者和編輯討論選定的。


十年後美團發展成爲2000億美元的商業帝國,遺憾的是,王興成長了,卻似乎沒有了昔日的理想主義,他的公司也似乎變成了十年前他所討厭、質疑的騰訊一樣“有什麼是不做的公司”。


美團成爲騰訊投資最成功的公司,騰訊系最重要的資產,也是學騰訊最像的——美團做了團購,美團做了點評,美團做了外賣,美團做了酒店,美團做了機票,做了電影,做了網約車,做了共享單車,做了社區團購,做了互聯網金融…


鮮衣怒馬的白衣少年,變成了生死予奪的互聯網大佬。王興對中國互聯網理論的貢獻至少有一條,他把“叢林法則”、“黑暗森林法則”總結成了“無限遊戲”。


“叢林”也好,“黑暗森林”也罷,有環境因素,“無限遊戲”不再強調環境,不再強調對手,只關注自我。


互聯網企業如果有代際,那麼第一批企業家是60、70後,他們的創業更多的是:商業模式是受硅谷啓發,公司管理和運營則是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是中學爲體,西學爲用。


1979年出生的王興,被認爲是新生代企業家的領軍人,被劃入到了80後,跟張一鳴、黃崢、宿華等是同一批。這一批企業家,它們的公司模式可能更中國,像字節跳動的今日頭條、抖音,像拼多多,像快手,像此刻的美團,它們的模式更有中國特色,但這一批企業家的骨子裏或文化、價值觀上,其實更“西方化”,更受美國硅谷“極客文化”的影響,更極客。


上一代中國互聯網是“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當下的互聯網則是“香蕉人”,黃色的商業市場和應用,白色的內心,白色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王興很喜歡玩遊戲,他說遊戲《文明civilization》對自己的世界觀影響很深。這是個回合策略遊戲,沒有終點,國土面積越大越好,戰爭和掠奪纔是王道,遊戲裏發動戰爭不需要藉口,目的只有一個,勝利,不顧一切的勝利。


勝利實現的最佳方式就是不顧一切的效率追求,把追求效率作爲組織的核心目標,把技術作爲提升效率的唯一武器。互聯網的“無限遊戲”更像是經典的“貪喫蛇”。


王興說,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遊戲卻是在和邊界,也就是和“規則”玩,探索改變邊界本身。實際上只有一個無限遊戲,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邊界。與之相比,其他的邊界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從“叢林”到“黑暗森林”,再到“無限遊戲”,十年過去了,中國互聯網似乎還是沒有真正文化自信,沒有輸出過超越利益競爭、超越商業博弈的價值觀。


千億帝國也好,百億獨角獸也好,始終在貪婪和不安的驅動下,躲在黑暗森林,做着貪喫蛇遊戲,循環反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