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主題閱讀教學(二)

今天,閱讀《主題閱讀的教與學》第二章第一節,中午晚上各讀了一遍。讀着讀着,就有一種感覺,羣文閱讀和主題閱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不過說法上略有不同。

比如“主題閱讀材料羣怎麼組織”的問題,徐老師給出了幾種策略:以人文內涵組織;以作家作品組織;以文學體裁組織;以表達特點組織,以閱讀策略組織。蔣軍晶《教孩子學會閱讀——羣文閱讀這樣教》中,所講的組文策略也有這幾種!徐老師強調:“主題閱讀比較強調文本間的關聯性,各材料之間要形成向心力,能爲兒童理解主題,提供一個整體的比較的思辨的視角。”而羣文閱讀組文要注意互文性。關聯性也好,互文性也罷,說明選文之間要有一定的聯繫。

關於主題閱讀的話題設計,徐老師提到四個有:有主題,整體建構話題;有張力,引發多元思考;有細節,回到文本細處;有聯繫,關照兒童生活。徐老師還強調:“有價值的話題着眼於對作品的整體把握,有價值的話題產生於學生的認知衝突,有價值的話題還來源於作品的文體特徵和作家的表達風格,有價值的話題能夠鏈結學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當話題建立在文本與兒童縱橫座標的結合部,靠近兒童的最近閱讀發展區,經過閱讀、體驗、思索、討論,孩子定會去取得豁然之感,收穫閱讀愉悅。”

徐老師還從一線教師的困惑入手,剖析了主題閱讀的課堂上爲什麼不講字詞?爲什麼沒有朗讀?爲什麼學生不愛舉手?課堂爲什麼經常那麼“安靜”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出“主題閱讀”的課堂形態是閱讀和安靜,這和羣文閱讀的理念不謀而合。

要說最能打動我心的,還是徐老師對靜下心來閱讀,沉下心來思考的課堂的呼喚。說真的,新課程改革初期,由於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認識膚淺,爲了讓學生動起來,許多的公開課,都是熱鬧有餘,安靜不足,就連我也不例外!因爲怕冷場,回答問題成了少數伶牙俐齒的學生表現的舞臺,那些思維慢一點的,慢熱型的孩子就成了課堂的陪襯。

隨着閱歷的增長,越來越喜歡安靜的課堂,有時聽課,看到配樂寫話環節,我就覺得是對學生的一種干擾,我想,真正要我手寫我心的話,還是去掉花哨的修飾爲好!緣何那麼多老師在讓學生寫話環節,還要配上一段音樂,美其名曰創設情境,實則是怕課堂安靜吧!

讓學生讀起來,讓學生立於課堂的正中央,下學期,順學而教,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