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序章讀後感

寫在前面

        之前在超哥讀書會上,我們大家分享一個理論:“要站在現在看未來,總是虛幻縹緲,但是你要是明確未來的目標,站在未來看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就一目瞭然了”



        首先明白一件事“富人不會爲錢工作”;其實有權有勢的人均是如此,這裏要注意,富人工作爲錢和窮人爲錢工作,這裏的區別其實就是:富人做一切都是提前衡量價值、計算收益;而窮人只是爲了償付債務,謀求短期收益。讓我們想到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事實真相併非如此,富人看月亮總是有更好的方法,用望遠鏡,去天象廳,去宇航局展覽中心,而窮人的卻似乎更像附庸風雅。《浮生六記》沈復夜夜笙歌,夫唱婦隨,可是沒有進項,沒有和世俗生活討價還價的能力,最終窮困妻死,不能讓人嘆息。我憎恨這樣的悲劇故事,我世俗地認爲,如果不能守護自己所愛和供養自己的理想,就算有傲視之才,也爲我不齒。



        其次“你的房子並不是資產”,單喆敏老師也曾講,你的房子不是你的資產,那是你的負債。而你 不求回報的付出卻是你的資產。



建立合夥關係

學習通過實踐

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改變觀念,停止責備其他人,不要覺得是別人的問題。如果認爲是別人的問題,你就會想改變別人;如果認爲問題在自己,你就會改變自己,學習一些東西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大多數人認爲世界上除了自己外,其他人都應該改變。讓我告訴你,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容易。



窮人和中產階級爲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爲他工作。


真正的學習需要精力、激情和熱切的願望。

憤怒是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爲激情正是憤怒和熱愛的結合體。



說到錢,大多數人都希望穩穩妥妥地掙錢,這樣他們才感到安全。

關於錢,他們沒有激情,有的只有恐懼。



對大部分人來說,掙的錢越多,負債也會越多。



避開一生中最大的陷阱




生活永遠被兩種感覺所控制:恐懼貪婪

大多數人都希望有一份工資收入,因爲他們都有恐懼和貪婪之心。一開始,沒錢的恐懼會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得到報酬後,貪婪或者慾望又讓他們想擁有所有用錢能買到的好東西。於是就形成一種“起牀、上班、付賬、再起牀、再上班、再付帳”。如果給他們更多的錢,他們就會以更高的開支重複這種循環。俗稱“老鼠曬跑”。



我原來以爲這種創富書,會是那種煽情和激勵的洗腦式鼓舞,這裏竟然有哲學的韻味了,要避免恐懼和慾望,這就是至高哲思。切中要害的陳述,此刻,我深感震撼,感嘆作者如此睿智和深刻。

如此說來,幾件事是肯定的:

1、以工資的多少來決定過什麼樣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2、認爲工作會給你帶來安全感其實是在欺騙自己;

別讓錢支配你的生活。



要學會讓你的感情跟隨你的思想,而不要讓思想跟隨你的感情。

其實就是思考代替情緒


獲得自由:拒絕條件反射,要思考“我失去了什麼”,我個人理解是深刻認識到“我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避免感情用事,留出時間思考。




富人知道:“錢是虛幻的東西,如同掛在驢子前面的胡蘿蔔。”


臥槽,“不求回報地工作”,不就是單喆敏老師說的資產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