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search 聚合性能優化六大猛招

1、問題引出

默認情況下,Elasticsearch 已針對大多數用例進行了優化,確保在寫入性能和查詢性能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將介紹一些聚合性能優化的可配置參數,其中部分改進是以犧牲寫入性能爲代價的。目標是將聚合優化招數彙總到一個易於消化的短文中,爲大家的 Elasticsearch 集羣聚合性能優化提供一些指導。

2、聚合實戰問題

  • 問題1:1天的數據 70W,聚合2次分桶正常查詢時間是 200ms左右, 增加了一個去重條件, 就10-13秒了,有優化的地方不?

  • 問題2:請問在很多 terms 聚合的情況下,怎樣優化檢索?我的場景在無聚合時,吞吐量有 300,在加入 12 個聚合字段後,吞吐量不到20。

  • 問題3:哪位兄弟 幫忙發一個聚合優化的鏈接,我這個聚合 幾千萬 就好幾秒了?

3、認知前提

3.1 Elasticsearch 聚合是不嚴格精準的

原因在於:數據分散到多個分片,聚合是每個分片的取 Top X,導致結果不精準。

可以看一下之前的文章:Elasticsearch 聚合數據結果不精確,怎麼破?

3.2 從業務層面規避全量聚合

聚合結果的精準性和響應速度之間是相對矛盾的。

正常業務開發,產品經理往往要求:

  • 第一:快速秒級或者毫秒級聚合響應。

  • 第二:聚合結果精準。

殊不知,二者不可兼得。

遇到類似兩者都要兼得的需求,建議從架構選型和業務層面做規避處理。

3.3 刷新頻率

如下圖所示,Elasticsearch 中的 1 個索引由一個或多個分片組成,每個分片包含多個segment(段),每一個段都是一個倒排索引。

在 lucene 中,爲了實現高索引速度,使用了segment 分段架構存儲。一批寫入數據保存在一個段中,其中每個段最終落地爲磁盤中的單個文件。

如下圖所示,將文檔插入 Elasticsearch 時,它們會被寫入緩衝區中,然後在刷新時定期從該緩衝區刷新到段中。刷新頻率由 refresh_interval 參數控制,默認每1秒發生一次。也就是說,新插入的文檔在刷新到段(內存中)之前,是不能被搜索到的。

刷新的本質是:寫入數據由內存 buffer 寫入到內存段中,以保證搜索可見。

來看個例子,加深對 refresh_inteval  的理解,註釋部分就是解讀。

PUT test_0001/_doc/1
{
  "title":"just testing"
}
# 默認一秒的刷新頻率,秒級可見(用戶無感知)
GET test_0001/_search

DELETE test_0001
# 設置了60s的刷新頻率
PUT test_0001
{
  "settings": {
    "index":{
      "refresh_interval":"60s"
    }
  }
}

PUT test_0001/_doc/1
{
  "title":"just testing"
}
# 60s後纔可以被搜索到
GET test_0001/_search

關於是否需要實時刷新:

  • 如果新插入的數據需要近乎實時的搜索功能,則需要頻繁刷新。

  • 如果對最新數據的檢索響應沒有實時性要求,則應增加刷新間隔,以提高數據寫入的效率,從而應釋放資源輔助提高查詢性能。

關於刷新頻率對查詢性能的影響:

  • 由於每刷新一次都會生成一個 Lucene 段,刷新頻率越小就意味着同樣時間間隔,生成的段越多。

  • 每個段都要消耗句柄和內存。

  • 每次查詢請求都需要輪詢每個段,輪詢完畢後再對結果進行合併。

  • 也就意味着:refresh_interval 越小,產生的段越多,搜索反而會越慢;反過來說,加大 refresh_interval,會相對提升搜索性能。

4、聚合性能優化猛招

4.1    啓用 eager global ordinals 提升高基數聚合性能

  • 適用場景:高基數聚合。

高基數聚合場景中的高基數含義:一個字段包含很大比例的唯一值。

global ordinals 中文翻譯成全局序號,是一種數據結構,應用場景如下:

  • 基於 keyword,ip 等字段的分桶聚合,包含:terms聚合、composite 聚合等。

  • 基於text 字段的分桶聚合(前提條件是:fielddata 開啓)。

  • 基於父子文檔 Join 類型的 has_child 查詢和 父聚合。

global ordinals 使用一個數值代表字段中的字符串值,然後爲每一個數值分配一個 bucket(分桶)。

global ordinals 的本質是:啓用 eager_global_ordinals 時,會在刷新(refresh)分片時構建全局序號。這將構建全局序號的成本從搜索階段轉移到了數據索引化(寫入)階段。

創建索引的同時開啓:eager_global_ordinals。

PUT my-index-000001
{
  "mappings": {
    "properties": {
      "tags": {
        "type": "keyword",
        "eager_global_ordinals": true
      }
    }
  }
}

注意:開啓 eager_global_ordinals 會影響寫入性能,因爲每次刷新時都會創建新的全局序號。爲了最大程度地減少由於頻繁刷新建立全局序號而導致的額外開銷,請調大刷新間隔 refresh_interval。

動態調整刷新頻率的方法如下:

PUT my-index-000001/_settings
{
  "index": {
    "refresh_interval": "30s"
  }
}

該招數的本質是:以空間換時間。

4.2 插入數據時對索引進行預排序

  • Index sorting (索引排序)可用於在插入時對索引進行預排序,而不是在查詢時再對索引進行排序,這將提高範圍查詢(range query)和排序操作的性能。

  • 在 Elasticsearch 中創建新索引時,可以配置如何對每個分片內的段進行排序。

  • 這是 Elasticsearch 6.X 之後版本纔有的特性。

Index sorting 實戰舉例:

PUT my-index-000001
{
  "settings": {
    "index": {
      "sort.field": "cur_time",
      "sort.order": "desc"
    }
  },
  "mappings": {
    "properties": {
      "cur_time": {
        "type": "date"
      }
    }
  }
}

如上示例是在:創建索引的設置部分設置待排序的字段:cur_time 以及 排序方式:desc 降序。

注意:預排序將增加 Elasticsearch 寫入的成本。在某些用戶特定場景下,開啓索引預排序會導致大約 40%-50% 的寫性能下降。

也就是說,如果用戶場景更關注寫性能的業務,開啓索引預排序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4.3 使用節點查詢緩存

節點查詢緩存(Node query cache)可用於有效緩存過濾器(filter)操作的結果。如果多次執行同一 filter 操作,這將很有效,但是即便更改過濾器中的某一個值,也將意味着需要計算新的過濾器結果。

例如,由於 “now” 值一直在變化,因此無法緩存在過濾器上下文中使用 “now” 的查詢。

那怎麼使用緩存呢?通過在 now 字段上應用 datemath 格式將其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分鐘/小時等,可以使此類請求更具可緩存性,以便可以對篩選結果進行緩存。

關於 datemath 格式及用法,舉個例子來說明:

以下的示例,無法使用緩存。

PUT index/_doc/1
{
  "my_date": "2016-05-11T16:30:55.328Z"
}

GET index/_search
{
  "query": {
    "constant_score": {
      "filter": {
        "range": {
          "my_date": {
            "gte": "now-1h",
            "lte": "now"
          }
        }
      }
    }
  }
}

但是,下面的示例就可以使用節點查詢緩存。

GET index/_search
{
  "query": {
    "constant_score": {
      "filter": {
        "range": {
          "my_date": {
            "gte": "now-1h/m",
            "lte": "now/m"
          }
        }
      }
    }
  }
}

上述示例中的“now-1h/m” 就是 datemath 的格式。

更細化點說,如果當前時間 now 是:16:31:29,那麼range query 將匹配 my_date 介於:15:31:00 和 15:31:59 之間的時間數據。

同理,聚合的前半部分 query 中如果有基於時間查詢,或者後半部分 aggs 部分中有基於時間聚合的,建議都使用 datemath 方式做緩存處理以優化性能。

4.4 使用分片請求緩存

聚合語句中,設置:size:0,就會使用分片請求緩存緩存結果。

size = 0 的含義是:只返回聚合結果,不返回查詢結果。


GET /my_index/_search
{
  "size": 0,
  "aggs": {
    "popular_colors": {
      "terms": {
        "field": "colors"
      }
    }
  }
}

4.5 拆分聚合,使聚合並行化

這裏有個認知前提:Elasticsearch 查詢條件中同時有多個條件聚合,這個時候的多個聚合不是並行運行的。

這裏就有疑問:是不是可以通過 msearch 拆解多個聚合爲單個子語句來改善響應時間?

什麼意思呢,給個 Demo,toy_demo_003 數據來源:

基於兒童積木玩具圖解 Elasticsearch 聚合

  • 示例一:常規的多條件聚合實現

如下響應時間:15 ms。

POST toy_demo_003/_search
{
  "size": 0,
  "aggs": {
    "hole_terms_agg": {
      "terms": {
        "field": "has_hole"
      }
    },
    "max_aggs":{
      "max":{
        "field":"size"
      }
    }
  }
}

  • 示例二:msearch 拆分多個語句的聚合實現

如下響應時間:9 ms。

POST _msearch
{"index" : "toy_demo_003"}
{"size":0,"aggs":{"hole_terms_agg":{"terms":{"field":"has_hole"}}}}
{"index" : "toy_demo_003"}
{"size":0,"aggs":{"max_aggs":{"max":{"field":"size"}}}}

來個對比驗證吧:

  • 藍色:類似示例一,單個query 中包含多個聚合,聚合數分別是:1,2,5,10。

  • 紅色:類似示例二,multi_search 拆解多個聚合,拆分子句個數分別爲:1,2,5,10。

  • 橫軸:藍色對應聚合個數;紅色對應子句個數;

  • 縱軸:響應時間,響應時間越短、性能越好。

初步結論是:

  • 默認情況下聚合不是並行運行。

  • 當爲每個聚合提供自己的查詢並執行 msearch 時,性能會有顯著提升。

  • 尤其在 10 個聚合的場景下,性能提升了接近 2 倍。

因此,在 CPU 資源不是瓶頸的前提下,如果想縮短響應時間,可以將多個聚合拆分爲多個查詢,藉助:msearch 實現並行聚合。

4.6 將聚合中的查詢條件移動到 query 子句部分

示例一:

POST my_index/_search
{
  "size": 0,
  "aggregations": {
    "1": {
      "filter": {
        "match": {
          "search_field": "text"
        }
      },
      "aggregations": {
        "items": {
          "top_hits": {
            "size": 100,
            "_source": {
              "includes": "field1"
            }
          }
        }
      }
    },
    "2": {
      "filter": {
        "match": {
          "search_field": "text"
        }
      },
      "aggregations": {
        "items": {
          "top_hits": {
            "size": 100,
            "_source": {
              "includes": "field2"
            }
          }
        }
      }
    }
  }
}

示例二:

{
  "query": {
    "bool": {
      "filter": [
        {
          "match": {
            "search_field": "text"
          }
        }
      ]
    }
  },
  "size": 0,
  "aggregations": {
    "1": {
      "top_hits": {
        "size": 100,
        "_source": {
          "includes": "field1"
        }
      }
    },
    "2": {
      "top_hits": {
        "size": 100,
        "_source": {
          "includes": "field2"
        }
      }
    }
  }
}

示例一和示例二的本質區別:

第二個查詢已將此過濾器提取到較高級別,這應使聚合共享結果。

如下對比實驗表明,由於 Elasticsearch 自身做了優化,示例一(藍色)和示例二(紅色)響應時間基本一致。

更多驗證需要結合業務場景做一下對比驗證,精簡起見,推薦使用第二種。

5、更多優化參考

  • 官方關於檢索性能優化同樣適用於聚合

    https://www.elastic.co/guide/en/elasticsearch/reference/current/tune-for-search-speed.html

  • 分片數設置多少合理?

    https://www.elastic.co/cn/blog/how-many-shards-should-i-have-in-my-elasticsearch-cluster

  • 堆內存大小設置?

    https://www.elastic.co/cn/blog/a-heap-of-trouble

  • 禁用 swapping

    https://www.elastic.co/guide/en/elasticsearch/reference/current/setup-configuration-memory.html

6、小結

本文的六大猛招出自:Elastic 原廠諮詢架構師 Alexander 以及 Coolblue 公司的軟件開發工程師 Raoul Meyer。

六大猛招中的 msearch 並行聚合方式,令人眼前一亮,相比我在業務實戰中用的多線程方式實現並行,要“高級”了許多。

我結合自己的聚合優化實踐做了翻譯和擴展,希望對大家的聚合性能優化有所幫助。

歡迎留言寫下您的聚合優化實踐和思考。

和你一起,死磕 Elastic!

參考

  1. https://qbox.io/blog/refresh-flush-operations-elasticsearch-guide

  2. https://alexmarquardt.com/how-to-tune-elasticsearch-for-aggregation-performance/

  3. https://www.elastic.co/cn/blog/index-sorting-elasticsearch-6-0

  4. 《Elasticsearch 源碼解析與優化實戰》

推薦

  1. 基於兒童積木玩具圖解 Elasticsearch 聚合

  2. Elasticsearch 如何實現查詢/聚合不區分大小寫?

  3. Elasticsearch 高基數聚合性能提升3倍,改動了什麼?

  4. Elasticsearch聚合優化 | 聚合速度提升5倍!

  5. Elasticsearch聚合後分頁深入詳解

  6. 從實戰中來,到實戰中去——Elasticsearch 技能更快提升方法論


中國最大的 Elastic 非官方公衆號

點擊查看“閱讀原文”,和全球近1000 位 Elastic 愛好者一起每日精進 ELK 技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