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對朋友圈

關於朋友圈,大家的看法不一,例如既有人讚美朋友圈又有人厭惡朋友圈。隨着時間的流逝,許多人對於朋友圈已經沒了新鮮感,相關的感受開始沉澱。

如今,除了做微商的朋友需要天天髮圈爲自己銷售的產品做宣傳之外,喜歡錶達與分享的人也會經常有髮圈行爲,我就屬於後者。

我想朋友圈的一個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分享信息。這信息或屬於公共信息,或屬於私人信息,既包括新聞資訊、商品推廣、休閒娛樂,又包括生活點滴、人生感悟、成長記錄。

只要既不違法違規,又不傷人害己,一個人發不發朋友圈和看不看朋友圈就是自己可以作主的事情了。關於如何對待朋友圈,完全不必綁架別人和自己保持一致或被別人綁架着非要去怎樣做。

朋友圈可發可不發,朋友圈可看可不看,贊可點可不點,評論可有可沒有,這都不是什麼關係到重大做人原則的事,自己舒心就好。

如果以爲誰不給我點贊就是不禮貌,我不跟誰互動就顯素質低,那就有些無聊,等同於被形式化綁架。我們知道,靜水深流,形式固然重要,但是任何真摯的情誼都在形式之外,還具備“貌似淡然,實則悠遠”的特徵。

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放在朋友圈上同樣適用,前提是你善於辨別人心,善於洞察人性。

只是不要太迷信通過看朋友圈可以瞭解一個人的說法,畢竟朋友圈裏的內容真僞並存,有些騙子就很容易刻意地利用僞裝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因爲熱愛寫作所以在2017年和2018年加了不少微信好友,從此我的微信上佔比最大的是本來素不相識的人,一度超過二百人。

終於我在網絡江湖中撲騰得成熟了一些,不再計較誰把我刪了或拉黑,後來我也刪除和拉黑了一些自認爲不適合與自己產生交集的人,把微信總人數控制在了二百人以內。

從2019年起,我就不再隨意加微信好友,因爲我想通了不經商的自己實在沒必要把更多人拉進自己的生活裏,甚至包括喜歡我文章的讀者——竊以爲作爲讀者,真心喜歡某人的文章的話,直接看某人的文章就好了,實在沒必要去接近作者這個具體的人。

無論如何,我都秉持這樣一個觀點:作者和讀者最好保持適度的距離,這樣才能彼此成全、互相促進。畢竟作者除了善於寫文之外,和讀者一樣都是具有這樣或那樣缺點的凡人一個,實在沒必要深入瞭解和近距離接觸。當然這純屬個人觀點,實在不足爲據。

現在的我,已能坦然面對朋友圈。我從不去查看誰屏蔽了我,只要沒有對我形成干擾,我也不會再刪除誰,只是不再隨意加人微信,同時設置了別人不能通過羣直接加我爲好友的權限。

隨着時間的流逝,肯定有人在悄然離去,肯定有人厭倦了我的朋友圈,肯定有人不願讓我看到他的朋友圈。這都是正常現象,我無需較真,大可不必耗費時間去研究這些東西,順其自然爲好。

當一些人抱怨朋友圈負能量多時,我只能暗自呵呵:加誰微信和看不看誰的朋友圈都可以自行選擇,假如你的朋友圈裏充滿負能量,那就是你個人選擇方面的問題了,何況微信上有諸多自我保護功能你可以有權使用。

有時候,我會天天看朋友圈;有時候,我會忽略朋友圈。無論看不看朋友圈,我都幾乎在天天發朋友圈,不是分享自己或自己喜歡的文章就是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與日常心緒。至於有沒有人看,誰喜歡誰討厭,我是一概不管,隨緣。

我微信上所加的人,除了親友和文友之外,還有早先加的部分讀者、老鄉、街坊、鄰居以及日常有事需要聯繫的人。我最多能看到這些人中佔五分之一比例的人的朋友圈,至於其餘的人,估計要麼不愛發朋友圈,要麼不想讓我看他的朋友圈,要麼早已經把我屏蔽(對此,我已毫不介意)。

所謂“人多嘴雜”,人少了朋友圈也相對靜好。我目光所及的朋友圈,除了做微商和愛寫文的朋友經常在努力髮圈之外,其他人或分享好文佳作,或分享公共信息,或分享日常記錄,基本沒有負能量,給我的印象是許多人都在積極地生活,許多人都樂於把重要而有用和宣傳正能量的公共信息分享。

我在朋友圈裏也大有收穫。我會看看熟悉或陌生的人,看看天南地北的人,在做些什麼,想些什麼,追求什麼,有哪些東西值得借鑑學習。

在網絡時代,能夠坦然面對朋友圈,就像坦然面對現實生活一樣,是一種成熟,是人活着應有的姿態。而今我做到了,這說明臨近天命之年的我獲得了新的成長。

高英寫於2021年1月5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二,週二巳時。作者公衆號:高英讀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