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仄間浸潤詩詞的美好——片片雪中情 一、張岱《湖心亭看雪》 二、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三、白居易《問劉十九》

文|墨默

中華詩詞的平仄裏不僅有朗朗上口的韻律,淡雅唯美的畫境,蘊涵精深的哲思,還有穿越時空的千古情懷。走進詩詞中的雪地,聆聽雪花的聲音,在古人的文字裏看片片雪花飄舞,在雪景裏追憶點點溫情盪漾......

一、張岱《湖心亭看雪》

有許多透心的樂趣可遇不可求,沉浸其中感受自己的感受。

【原文】

湖心亭看雪

張岱【明】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崇禎五年十二月的隆冬,大雪已經整整下了三天,昔日人潮湧動的西湖周圍已經看不到什麼人,甚至連飛鳥也沒有看到,安靜極了。

住在西湖的張岱與衆不同,心血來潮的他,心中盤算着一個別出心裁的行動,在這常人看來相當惡劣的天氣中,去湖心亭看雪。

就在那天更定時分(大約晚上八點多鐘)心血來潮,帶着船伕,撐着一葉小舟,穿上那件細毛皮衣,提着火爐前往湖心亭看雪。

張岱的寥寥幾筆勾畫出了一幅唯美的雪景圖:“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出門看見的雲,是白的;山,是白的;湖面上冰花一片瀰漫,天上地下全是白色,就像畫家面前的一塊白色畫布,才華橫溢的張岱就用文字把這幅自然的畫作爲我們勾勒出來了:

湖上的影子依稀可見,一“痕”長堤灑脫一筆,再添加一個小“點”,那是湖心亭的輪廓,輕描上一葉小舟,小舟上點綴兩三“粒”人影;詩人還在白色的畫布上添加了幾點顏色:黑色的一條長堤、一個亭子、一葉小舟、舟上的還有一星紅彤彤的爐火......

片刻間,便把寂靜的白色畫布熱鬧起來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亭中已有二個人相對而坐,他們坐在鋪好了的氈子上,還有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裏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到張岱時,高興地邀請他一同飲酒,張岱盛情難卻,盡興喝了三大杯後與他們道別,後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客居,等到下船的時候,船伕喃喃地說:“以前只知道相公你癡,今天看來,還有和相公一樣癡的人啊!”

這便是明朝張岱夜遊湖心亭看雪的偶遇,一時的興起,“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去看那少有的景緻,而幽遠脫俗的閒情雅緻也只有少數的幾“粒”人才具有,冰天雪地,不畏嚴寒的雅興,在“人鳥聲俱絕”裏,看到了那份不絕的熱愛,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一百來個字,留給世人一幅雪景畫,訴說着一個偶遇的故事,西湖的湖心亭,在飄雪的冬夜,那麼美,那麼暖......

或許彼此的交集短暫,既無先兆,也無後續,偶爾的突發奇想,給生活加點料,讓日子有點味,一如張岱冬夜的湖心亭看雪,天地之大,總有人與你同頻,與你同好,總會在某個時間,某個空間相遇......

二、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人生並不全是風花雪夜,還有許多寂寥的苦楚需要去品味。

【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唐】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注】這首詩歷來解釋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對“歸”的理解上。一種意見認爲“歸”是詩人的來到,詩人在迷漫風雪中忽然找到投宿處,如“賓至如歸”一般。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雪夜歸。關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裏。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後者,詩人在“白屋”內,或前兩句在屋外,後兩句在屋內。

這首詩是劉長卿描繪的一幅風雪夜歸圖:“寒”“白”“貧”三字描繪出的質感,在風雪中渲染清白的孤寂。又是一個日暮的黃昏,飢腸轆轆跋涉遠途的詩人看到一處茅屋,便想到裏面避風雪歇歇腳,隨便借宿一晚。

進去後發現簡陋的小屋裏沒有人,看得出主人很是清貧。夜深了準備安頓就寢的時候,突然聽到柴門外的狗吠聲不止,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

荒山野外,飢寒交迫,此情此景就像我們人生遇到了困境,看到了柴門,聽到了狗叫,有一間小屋可以避風雪,也有一處小屋可見光明,這樣的溫暖足可撫慰飢寒,人生匆匆,我們皆是過客,在人生漫長的路上,誰又不是風雪夜歸人呢,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我們自己所期盼的那份人間溫暖。

每每讀到“風雪夜歸人”總會想到《水滸傳》裏的豹子頭林沖,風雪山神廟,昔日躊躇滿志的英雄,被小人迫害,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用來看守草料場,因大雪壓塌住處,無奈來到一個破舊的山神廟暫住一宿時才得知真相,大怒、失望後逼上梁山,總是忘不了林沖立於風雪中看着被大雪壓塌小屋的背影,冰冷的世界,孤寒的心,世間之大卻無容身之地,“風雪夜歸人”的悽楚,心痛得令人窒息。

三、白居易《問劉十九》

給自己一個喜歡的方式,浸潤在詩詞的亙古中,將歲月穿梭成心中最暖的一道風景。

【原文】

問劉十九

白居易 【唐】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注】詩中提到的劉十九是劉禹錫堂兄劉禹銅,系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白居易留下的詩作中,提到劉十九的不多,僅兩首。但提到劉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劉二十八就是劉禹錫。

《問劉十九》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用五言絕句的形式講述了一個關於雪和酒的故事。

白居易與劉十九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許久不見,甚是想念,在這個風雪飄飛的傍晚(又是一個傍晚,可見傍晚真的是一個人在一天中最脆弱的時刻,自古有之),白居易想朋友了,想和朋友一起喝酒,想和朋友圍爐夜話......

白居易用了20個字就營造出朋友間誠懇親密的氛圍: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色的泡沫,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有沒有一個瞬間,讓你想到一個人?特別想和那個人相對而坐,天馬行空地聊一聊?

也許話題並不具體也不深遠,也許就像白居易一樣因爲一個不是緣由的緣由:要下雪了,天氣涼了一起在火爐邊喝一口新釀的小酒,也或許是因讀過一本書後的感慨,又或許是因出遊後歸來的見聞......

共敘衷腸的的渴望沒有任何目的,不涉及名與利,就是非常享受那種暢聊的淋漓痛快,彼此愉悅的真誠,勢均力敵地調侃,更是心有靈犀的通透,接得住對方拋過來的梗,揉一揉再投過去,拋接間,面目全非的梗,在螺旋,在裂變,在蔓延......

因爲簡單,世界格外偏愛。

溫暖永遠是那些不經意的小細節傳遞的,同頻振幅最大,吸引力原則會把同頻的人聚焦,那些總能發現許多各自生活中美好的人, 一起嬉笑着撓一撓歲月,彼此結伴同行......

願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擁有一種“能飲一杯無?”的質樸朋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