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詩詞

文|墨默天地 圖|來源網絡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估計是很多中國人的文化啓蒙。
你還記得那些記憶中的詩詞學習過程麼?還記得那些感動瞬間麼?

春天來了,自然就會說:“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喫飯浪費的時候,大人就會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去到公園或者田園,看到鵝就會想到”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如這些朗朗上口的詩詞,我們小時候一定是像兒歌一樣背誦下來的,而不一定知道作者和年代,等到上學了,學到這首詩詞的時候才知道相關的背景或故事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憫農》其實有二首,也是唐朝詩人寫的,名字是李紳;

再後來學到的詩詞多了,就會勾稽出一些人物關係,比如“初唐四傑”是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的合稱。

而真正給我印象比較深,特別有畫面感的是元曲,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就是讀到這首小令的時候,那種淒涼落魄的感覺,通過一個灰暗的底色呈現出來,28個字畫了一幅畫,動靜相融。

枯藤老樹在夕陽下勾勒出的線條,在秋風裏愈發孤寂,偶爾一聲的烏鴉的鳴叫再添一抹寒意,思鄉的遊子與消瘦的馬匹被夕陽拉出長長的影子,那條蜿蜒的古道,一座小橋一戶人家,或許還有炊煙裊裊,家的暖陽頃刻襲來,如潺潺流水般綿綿不絕……

也就是那一刻,突然愛上了古詩詞,其中的韻律與意境深深打動了我,敬畏文字!無聲的文字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穿越時空來到了我的面前,產生了共鳴,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幾個字就能畫一幅中國畫,每每讀詩詞都是在看畫,畫裏的留白更是令人浮想聯翩,曲徑通幽的妙趣,妙不可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