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思考(三十)爲啥總是給自己設限,爲啥總是怕失敗

昨天過馬路等紅燈時,聽到一位母親在訓斥兒子:“儂哪能噶皮厚呀,自說自話的就去報了,儂看,輸了吧,看儂以後面孔往哪裏放。”

哦,聽了一會大致明白了,原來這個孩子自不量力的報了個什麼比賽,沒有告訴媽媽,估計怕媽媽不同意,結果輸了,媽媽感覺很丟人。

我回頭看了看,兒子大概11、12歲左右的樣子,站在離母親二米開外的地方,臉憋的通紅通紅的,側身對着她母親,那個站姿就好像告訴別人,我不認識她。

今天逛街,路過一家商店門口,正好看到一個爸爸帶着三歲左右的孩子,只聽爸爸說:“寶寶,怕不怕這個巨型怪物呀,敢不敢在它旁邊拍個照呀。”

這時我發現,商場門口,好像有個雕塑,類似於恐龍,不過這一類被卡通化的玩意,我也從來搞不清楚是啥,以前都是女兒告訴我的,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爸爸咋這麼說話呢。

下午沒事翻朋友圈,看到朋友一家去親子活動的視頻,朋友批註:爸爸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堅強,很有興趣,打開一看,靠,原來是這麼給的:

這個活動是讓家長與孩子一起配合,先給長條形的氣球充氣,然後再用最快的速度編成小動物的形狀。

這位爸爸跟他兒子配合得不錯,爸爸負責充氣,兒子負責編氣球。不一會兒,他們就完成了。兒子看着自己完成的氣球作品,非常自豪,緊緊地抱住爸爸,並高興地跟爸爸說:爸爸,我是世界上最厲害的!

有意思的是,小男孩話音剛落,這個氣球作品突然「砰」的一聲炸了,小男孩直接被嚇哭了,抱着爸爸大哭。這時,那位爸爸卻說:你剛纔不是說你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嗎?氣球爆了就把你嚇哭了啊,別哭啦,男兒有淚不輕彈!

連着兩天,看到這些,讓我突然找到了原因:爲啥我總給自己設限!爲啥我總是害怕失敗!

原來是這麼來的呀,感謝上蒼讓我遇見了他們,從而遇見了自己。

很多時候我都會跟自己說:

做了,萬一輸了怎麼辦?多丟面子呀。

去大公司面試,萬一沒通過,是不是會被別人笑話太自不量力了,啥地方都敢來。這活不接,別人也不瞭解我,接了,萬一要是搞不定,那以後就會看輕我了。

......

反正各種,骨子裏其實我很害怕失敗,尤其是在重要的場合,或者覺得是比較大的選擇上,今天算找到原因了——

我們在第一次面向世界、面向挑戰的時候,其實是帶着「我能行」這個基因的。

這個認知是從高人公衆號裏的一篇文章獲得的,他不授權,我就截個圖:

這個故事裏面的「他」就是高人的兒子,現在四歲,也就是說,孩子小時候爲了得到一個結果,是不根本沒「害怕、我不行」這個概念的,他腦子裏想的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去拿到結果,而「怕失敗」大都由大人灌輸給我們的。

比如,第一個「兒子」的媽媽,灌輸給兒子的就是「你失敗了別人會知道,我們必須要在別人面前保存顏面,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從而維護我們是完美的小天使」。

第二個寶寶,孩子壓根都不知道這個巨型怪物是個啥,好哇,哪有怕的感覺,本來孩子都要走過去了,被這個爸爸一說反而不敢靠近了,楞是在那裏發傻了。

我們大腦的初始系統是父母給安裝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乖乖,這個「老師」很多時候真的是誤人子弟......。

好尷尬!

第三個親子活動,我只是覺得爸爸說的話不對勁,但這個時候,怎麼說纔是對孩子有幫助的呢?

於是我把這個視頻給老公看,老公當時就叫起來了:“唉,可惜,可惜,不僅錯失了一次良機,還起了反作用。

這個爸爸非但沒教到孩子堅強,反而讓孩子感覺到了「你不行」”。

我說,那換做是你,你怎麼說?

老公說,我會告訴他:哭又不解決問題的,對吧,來,我們找一下原因,是哪裏出了問題,讓爸爸跟你一起再來一次,成功了,你還是世界上最厲害的。

我說,如果再失敗了呢,怎麼辦?

老公說,那也好辦,我會再告訴他,我們只是暫時不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但是找到對的方法,成功了,就還是世界上最厲害的。

靠,牛逼,給你點贊,怪不得你把孩子培養到了麻省理工。

老公說,你這話又錯了,還總是標榜自己做銷售的,一出口就得罪人。

去麻省理工是孩子牛逼,是她努力的結果,並不是我,我只是從未給她設過限,設置過障礙,讓她的天性自由發揮而已。

現在你知道了,我爲啥不讓你問成績了吧。

的確從孩子一上小學開始,每次孩子考試,回到家,老公都不讓我問成績。一家人該喫喫,該玩玩,像沒發生什麼事一樣,雖然我內心焦慮的不要不要的,但必須忍住。

“人生這麼長,每一次平時的考試,不過是一次練習而已,很多家長都緊張的要命,到了中考,高考更是變本加厲,如臨大敵。”一談到孩子,他就能BB很久,雖然孩子現在也不用管了,但他這個慣性還沒剎住:

“且不說一次次小考,都讓孩子體驗到步步驚心,考不好回來就捱罵;你說,這樣搞十年,孩子能受得了嗎?換你受得了嗎?還天天的吆喝換位思考呢。

那麼給孩子造成的是啥呢?不但得失心很重,還特別計較輸贏。

就比如你,那個時候做銷售,做不到第一名了,就患得患失,怕某某看不上你了,覺得你能力不夠了,又怕徒弟笑話你了,做到第一名了,也沒見你開心多久,緊張的,又怕下個月業績掉下來。

等到孩子中考,大考了,父母還口口聲聲的,不要怕,不要緊張呀,要敢於迎接挑戰,要勇敢,你一定行呀。狗屁呀,我跟你說,越是這樣說的父母,自己內心越是怕的不要不要的。”

“哈哈,那他們怕什麼呢?”我問到:

“還用問,他們怕孩子考不到好學校呀。”

“那你不怕嗎?”

“我腦子裏就沒有「怕」這個概念,我腦子裏只有「她肯定可以」這個概念,失敗只是暫時的,怕什麼怕,剛剛不是說了嗎?只要找到方法,她就一定能成爲世界上最厲害的人。

我從來、絲毫都沒有懷疑過這一點,否則從小到大,叫她天才。

你真的相信了,就會看見。

所以我跟你說,大部分父母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心理怕,表面上看是給孩子打氣,其實是給自己打氣,呵呵,結果把自己孩子給害了。

即便怕也忍着,還特麼的在負面詞上加上否定詞,呵呵,這不是欲蓋彌彰嗎?爲啥不直接用正面詞呢?或者直接忽略,不說都比叫喚好。”

“哈哈,我覺得是呢?包括我就是,怕了,就加上:別,什麼別緊張、彆着急、彆氣餒、別後悔......”。

“你徒弟做的就特別好,不限制孩子,隨便他怎麼去做,孩子喫不到,自己會去想辦法的。”

我記得之前看到一個心理學的小段子,好像說的就是這個:

孩子要喫香蕉,一種是家長直接幫孩子剝開香蕉皮,把香蕉弄成小段,塞進孩子嘴裏;

另一種是鼓勵孩子自己摸索去剝香蕉皮,經過努力自己喫到香蕉。

如果單從結果來看,孩子都喫到了香蕉,但如果從心理過程來看,卻在孩子心中建立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前一種是「媽媽行,我不行」;後一種則是「我能行」。

也就是說,孩子的願望,最好是通過他自己的努力實現,這樣就可以增強他的自我效能感;如果是父母強行要幫助孩子,那就會破壞他的自我效能感。

我問老公:那我現在已經喪失了部分勇氣,怕失敗,還給自己設限咋辦呢?

又不能找你媽去賠償,自己去想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