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五十多年的管理者必讀之書


有些經驗,可以通過書本和親身經歷獲得。


向管理、領導領域的大師學習,能讓你成長更快!


推薦德魯克的這本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1909.11.19~2005.11.11),現代管理學之父,他曾在紐約大學研究生院擔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學教授,年僅33歲就受聘爲當時世界最大企業通用汽車公司的顧問,一生著書三十多本。


1966年,他出版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讀者:不是隻有管理別人的人才稱得上是管理者,在當今知識社會中,知識工作者即爲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


今天要爲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本時間上橫跨五十多年,地域上橫跨地球第一大洋太平洋的著作。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分爲五個部分:如何管理時間?如何做出貢獻?如何發揮長處?如何處理要事?如何有效決策?


對於每一個問題,他都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只要照做,你就能成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會側重於介紹第二、三部分,其他部分在別的書籍中有類似的方法,之前在領導力的專題文章中也有寫過。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查看“領導力”相關文章。


1.如何管理時間?



每個人每天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且固定的,無法增長也不可能減少,因此管理時間不能像管理金錢一樣開源節流儲蓄,只能“節流,”也就是減少或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


“節流”有以下這些實用的小方法。


01爲例行問題設定解決方案



當一個問題出現在工作中時,先不要忙着解決它,而要判斷它是屬於偶發問題還是例行問題。


偶發問題是指一些難以預料的意外情況,而例行問題是指反覆發生的事件。


對於例行問題,我們可以提前預防或者設計一種解決方案,將解決方案變成例行工作。



所謂例行工作,是將本來要靠專家才能處理的事,設計成無須研究判斷,人人均可處理的工作。



比如,經理人常常遇到產品質量、設備故障、現金短缺等例行問題,如果每次解決這類問題時都重新造輪子,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而如果設計一種包含各種常規情況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時只需按照方案來執行,那麼將會節省大量的時間。


爲什麼呢?


因爲在重要問題上,思考通常比執行佔據更多的時間。有了相關制度方案,就能減少思考時間,專注於行動,從而快速解決。


02減少組織人數



記得我初學算術時,曾有這樣的問題:“某工作2人在2天內可以完成,4人一起做,需幾天完成?”這樣的問題,對小學生來說答案應該是1天。但是在一個組織裏,正確答案將可能是4天,甚至於是永遠無法完成。


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人不是機器,他們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物,會改變和影響整個系統。


在線性世界裏,兩個人兩天完成的工作,四個人可以一天完成,而現實世界是非線性的。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一個和尚擔水喫,兩個和尚擡水喫,三個和尚沒水喫。”


將組織精簡成能夠完成任務的最小團體,反而有助於提高其間每一個人的工作效率。


另外,這樣也能減少團體內每個人用於溝通、處理人際關係的時間。


03減少會議



所謂會議,顧名思義,是靠集會來商議,是組織缺陷的一種補救措施。我們開會時就不能工作,工作時就不能開會,誰也不能同時又開會又工作。


會議會佔用工作的時間,減少工作產出。


適度的會議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必須會後能有一份成果,參與會議的每個人都有收穫。


如果會議太多,就說明職位結構不當,單位設置不當,職責混亂,應該減少會議,儘快着手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2.如何做出貢獻?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


管理者自問“我可以做出什麼貢獻”這個問題,可以幫助自己從工作職責的小圈子中跳出來,打開侷限,挖掘潛力,從更多方面貢獻成果。


美國一家銀行設有“代理部,”專門代理各大公司辦理股票債券的登記及交易業務。


直到一位重視貢獻的新經理上任,他挖掘出了該部門的其他潛力:由於經常和其他公司的高級財務主管來往,該部門可以成爲銀行其他部門的“推銷員”。


後來,代理部果然變成了該銀行最成功的營銷部門。


一般機構對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直接成果;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培養與開發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直接成果的體現方式往往是利潤的增長;價值觀就是內心的準則,從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培養接班人才是優秀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管理者應該定期自問:


我爲下屬做出了什麼貢獻?(例如培養、提拔、推薦)


我爲同事做出了什麼貢獻?


我爲上司做出了什麼貢獻?


我爲公司做出了什麼貢獻?


……


每個問題都可以從直接成果、價值觀、人才培養這三個方面來回答。


其實不只是管理者,普通員工也可以定期自問這些問題,讓自己思想上和行動上得到更大的成長。


重視貢獻,能讓個體快速成長,進而讓整個公司快速成長。



3.如何發揮長處?



01重視下屬的長處




有效的管理者擇人任事和升遷,都以一個人能做些什麼爲基礎。所以,他的用人決策,不在於如何克服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拿破崙在統治時期,就任用了很多有小毛病卻擅長打仗的將領:安德烈-馬塞納好色,但卻擅長偷敵軍營;蘇爾特傲慢貪財有心機,但卻擅長快速做出正確決策;繆拉另類,喜歡奇裝異服,但打仗時總能準確把握時機。


美國內戰時期,林肯總統連續任用了好幾個無重大缺點卻連續打敗仗的將軍之後,終於改變了用人之道,任命了愛喝酒的“鬥牛犬”格蘭特。雖然格蘭特嗜酒貪杯,但是卻總能運籌帷幄打勝仗,最終贏得了內戰勝利。


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


有效的管理者應該重視下屬的長處並充分激發它,至於短處,則可以通過合理分配任務、互相協作避開它。


洛克菲勒在寫給兒子的家書中如是說:企業家在用人上只有具備“看人長處、容忍短處”的寬宏心態,才能調動一切人的積極性,因此,要想發揮人才效應,要具備七分看長處,三分看短處的心態。人在人格上雖然一律平等,但特質方面卻各不相同,這是宇宙的真理。


如果你現在已經是一名管理者,可以嘗試挖掘並充分利用每一位下屬的長處,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期待每個人在各方面都趨於完美。


你也許會發現,你越強調下屬的某個長處,他們就會在這方面做得越好。反之,越關注下屬的某個短處,他們就會在這方面更讓你失望。


02運用上司的長處



你也許會奇怪:管理下屬,我沒有什麼困難。但是我如何能管理我的上司呢?


管理上司其實不難,但只有有效的管理者才能瞭解其中的奧妙,就在於運用上司的長處。



不管你喜不喜歡你的上司,你都要意識到:他之所以能成爲你的上司,必然有你所不及的地方,也許是能力,也許是資源,也許是人脈,而這些就是他的長處。


要使上司能發揮其所長,不能靠唯命是從,應該從正確的事情着手,並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



有效的管理者常自問:“我的上司究竟能做好什麼?他曾有過什麼成就?要使他發揮他的長處,他還需要知道些什麼?他需要我完成什麼?”


平時多多觀察上司的言行舉止,找到他的長處,幫助他充分運用這些長處,協助他做好他能做的工作。


這樣一來,上司會信任你,你們皆可得到更大的升遷機會。


反之,如果你只盯着上司的短處,不協助上司發揮他的長處,他得不到升遷,你大概率也只能一直屈居其下。


03發揮自己的長處



有效的管理者會發掘機會。他只要先問:“我到底能做些什麼?”他準能找出許許多多重大的工作,就只怕他的時間和資源不夠。



想要更好地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長處,瞭解自己的工作習慣很重要。


關於這一點,推薦閱讀理查德·尼爾森·鮑利斯所著《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的第七、八、九章節。


你喜歡與什麼樣的人共事?你喜歡什麼樣的工作環境?你喜歡做什麼類型的事?……


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你會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長處。


順應自己的習慣,充分運用自己的長處,就能在工作上創造出更好的成果。


儘管客觀上一定存在一些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的限制,比如公司的規定、政府的限制,但是至少我們能在自己的可行動範圍內將工作任務儘可能出色完成。



4.如何處理要事?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麼祕訣的話,那就是善於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 things 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 one thing at a time)。



優秀個人和職業發展培訓師博恩·崔西在《 喫掉那隻青蛙》這本書中也提到這一點:每天從最艱鉅的工作入手,或者從這項工作的一部分入手,你就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使自己充滿活力。如果你堅持這樣做的話,事情就會完成得更迅速、更順利。



01重要的事情最先做



用重要的事情開啓一天,那麼接下來你就會擁有一個好狀態,因爲一開始就投入困難的任務中,後續其他的事都會變得相對輕鬆。


完成重要的事情,可以增加我們的自我效能感,增強我們對完成工作的自信程度。


02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人的時間精力有限,而任務卻是做不完的,如何在同樣的時間裏將效率最大化呢?


答案是:專注。一段時間內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就像一臺電腦同時打開多個程序容易卡殼,一段時間內只運行一個程序則會流暢得多,人腦大多數時間也是如此。


03重視整塊時間



當你想要專心工作時,可能經常會被各種外界的干擾因素所打斷,比如來電、信息、拜訪等事務,它們會不停打斷你的思緒,浪費你的時間。


臨時應對則會將你的整塊時間切割爲碎片,所以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未雨綢繆。


比如將手機調成靜音模式,將這些不那麼重要的瑣事集中時間處理,提前定下工作狀態請勿打擾的規矩。


只有擁有整塊時間,才能做好最重要的事,才能專注投入一件事,尤其是對於大多數管理者而言。



5.如何有效決策?



①設定規則,減少決策


簡而言之,就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爲例行問題設定解決方案,將其變成例行工作。


②探尋決策的“邊界條件”


通常,探求邊界條件的方法,是探求“解決某一問題應有什麼最低需要。”


③考慮“是否正確”而非“是否被人接受”


當作者負責研究通用汽車公司的管理結構和管理政策時,董事長兼總裁斯隆先生對他說:“……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將你認爲正確的部分寫下來。你不必顧慮我們的反應,也不必怕我們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爲了使你的建議容易爲我們接受而想到折中。在我們公司裏,談到折中,人人都會,不必勞你駕來指出。你當然可以折中,不過你必須先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我們纔能有‘正確的折中’。”


有不少決策需要妥協或者放棄某些利益,不一定所有人都願意接受,但決策者應該從長期、從整體角度考慮它是否正確,而非考慮它是否能被所有人接受。


④化決策爲行動


做出決策後,要確保每一件事在合適的時間地點由合適的人來執行,否則便成了紙上談兵。


⑤行動驗證決策


決策是人做的,人難免會犯錯誤。再了不起的決策,也不可能永遠正確;即使是最有效的決策,總有一天也是會被淘汰的。


時過境遷,一個有效的決策也會隨着環境的改變而漸漸失效,此時就應當重新檢驗決策的有效性,及時改變調整。


小結:


【書籍評分】



豆瓣:8.7分


微信讀書 :8.6分



【重要概念】



線性世界


邊界條件



【小練習】



閱讀這本書,


寫出對你影響最大的觀念或方法,


並舉例說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