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岛·文海晨光】‖《风声》里的风声,一场生死较量中的大坚韧与大智慧 一、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二、“老鬼”的高明绝招 三、《风声》里传出来的风声

文|墨默

麦家《风声》

一、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麦家

因为以前看过了《风声》的电影,所以当翻开《风声》这本书时,每个人物便被电影里的演员形象所代替了,但其中的许多细节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得不说,无声的文字比有声的音像来得更加入木三分,悬疑的节奏更加紧凑扣人心弦,所有的精彩在迷宫里游荡,读者跟随作者严密的逻辑,伴着各自的思考直至真相大白,恍然大悟时不得不拍案叫绝。

故事讲述的是日伪时期,西子湖畔,由一封密电引发的一场智慧与心理的生死较量,五名伪政府的军事要员被秘密囚禁于一幢昔日歌舞升平的裘庄之中,他(们)之中潜伏着一名共党卧底,代号“老鬼”,如何让“老鬼”现身?“老鬼”如何应对?形势紧急之下,如何将情报传出警戒森严的封锁?走漏那绝无可能的“风声”?

“吴金李顾四,你们谁是匪?”

在日本人肥原龙川布设的局里,将五位嫌疑人(含一位白秘书在内)同困于美丽裘庄的一幢楼里,面对每天人与人之间相互指正、相互揭发,人人在找鬼,栽赃暗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比拼,仿如人间地狱般,每个人都面临着稍不留神就将被认定为“老鬼”,而在这短短几天时间里的数十个来回较量中,考验的除了人性之外,心理的强大与否一点儿都不会弱于智力的高低。

在麦家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代号为“老鬼”的革命者如何在坚定的信念下,沉着应对,在势单力薄的情形下,机智周旋,最终成功将情报传递给了组织!

“在里面没人出得去,外面没有人接应,身边一堆人盯着”的情况下,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任何办法都行不通,但“老鬼”硬是想出了一个劈天劈地的办法,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二、“老鬼”的高明绝招

我们常说同行相轻,其实当你真正出色到极限时,最欣赏、最敬重你的恰恰是同行。

———顾小梦

能想到的办法敌人一样能想到,敌人能破解的途径就是绝境,但“经过大孤独与大绝望的人就会有大坚韧和大智慧”,她就想到了一个一环套一环的高明绝招,惊世骇俗的迷人之外,在虚荣功利自私的本能和天性之外,还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坦承大度,赤诚不凡!

代号“老鬼”留给二个孩子的画作

“画的是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而立,地面上长满一溜小草”,还题有一句话:

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

画很简单,没有一处色块,用简线条勾勒出的画作,浓缩着一位母亲对二个孩子依依的不舍与殷殷期盼。

日本人肥原龙川“担心画里藏字,反复看,正面看,反面看,倒过来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依然不得其意,但也不曾把这幅画交出去给“老鬼”的孩子(这也是在“老鬼”意料之中的,所以才会有后面更令人惊叹之处)。

这幅画确实藏着情报:那些小草是莫尔斯电码,长的代表答(-),短的代表滴(·),翻译出来就是:速报,务必取消群英会!

“老鬼”为了发送这份电报,付出了年轻的宝贵的生命,它的价值巨大!

“老鬼”的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前面说了,只要情报没有传递出去就是失败,“老鬼”不允许自己有这种失误!

所以才会有后面利用自己强大的内心与感召,将信仰不同的人帮助自己将情报成功送出去(此处情节省略)

感召信仰不同的人传递情报

三、《风声》里传出来的风声

优秀的作家都善于阐释自己的作品,但我更亲近另一种说法:一个作家的优秀与否在于他写下了什么作品,而不在于他的阐释水平。

———麦家

《风声》的写法采用了“一事三说”,面对同一段往事,不同的当事人从不同的角度回忆,从而形成了本书的三个部分:上部东风(潘老回忆)、下部西风(顾老回忆)、外部静风(作者自己的感受),评论家说这是一种后现代的多无主义风格,背后的逻辑是承认真想是无限的,而能够被记录下来的历史记忆只是一种“小真相”。

在书中后面的代跋部分,了解到麦家写这部悬疑小说是受到了博尔赫斯许多小说的影响,着迷于在是是否否中穿梭,这一点在与何平的对谈中可见一斑:“擅长拿捏读者的心窍,设置小说世界的明与暗,然后摇身一变作为一个自由出没于明暗世界的亲历者出场,把黑暗中跌跌撞撞的摸索说了出来,获得了对黑暗包裹的一切命名的权力,而且是世界之“暗”最可靠的作“传”人......”

而麦家因《风声》这本书在获得华语文学奖的演说中说到:作家有三种写作方法:用“头发写”、“用心写”和“用大脑写”,《风声》是用大脑写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用心写作的年代,用心写作必须具备一颗非凡伟大的心、能够博大精深地去感受人烊和大地的体温、伤痛、脉动,然后才可能留下名篇佳作。

而我更想用《风声》的授奖词来结尾:

麦家的小说是叙事的迷宫,也是人类意志的悲歌;他的写作既是在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一种英雄哲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