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練|和孩子互動,如何先“勾”再“通”?

昨晚在教練督導|最佳一年小羣,發了個自我覺察回顧,有小夥伴兒好奇詢問如何理解“先勾”再“通”~

本想立即羣裏回答,但發現三倆句話還真說不完,索性就作爲一篇“自我覺察”的文章分享吧~

感謝雪兒的提問,讓我來梳理我的“潛意識”哈哈,這是我在與娃共處的一個“覺察”,想想,還真是,隨着娃兒不斷長大,與孩子溝通是件特別難的事兒,或者說,是件特別不容易做好的事兒。

我覺察,對孩子也像對公司老闆一樣,需要先“勾”再通。

什麼意思呢?來源於“溝通”這個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溝”這個字,是三點水,加一個“勾”,你不能硬來,還不能將娃帶到“溝”裏去~

我兒子迷上了“小愛”,我在的時候尚能自制安穩做作業,我一去忙教練忙別的去了,他的心❤就癢癢了~

說明,在學習和小愛之間,我需要更多的“勾”,讓他安住他的狀態,然後纔會有水渠汩汩流出,也就是自通啦

至於如何“勾”呢?有很多種,相信大家會有很多智慧,比如也可以從這個字下手~

1.“勾”搭,用什麼如何勾起他的更多對學習的興趣呢?

大家都可以根據自己孩子因地制宜,我家娃,就需要多說“正面的語言”,少說“不”,越禁止他越上癮~

2.多問好奇開放的啓發式問題,他會更喜歡。

3.提供有限選擇,讓他決定:)

4.達成“勾勾”,對自我承諾,實現約定

除了親和共情,更多有目標意識,我們的“勾勾”合約指向是什麼?

5.重要的是,對於寒假計劃這件事兒,背景交代夠清楚嗎?

我和娃兒對這件事情,共同的基本認知是什麼,達成了麼?

6.目前的進展,可能的影響和利弊清楚麼?

等等,以上如此“先勾”,再去和娃“溝通”,我們還在路上嗎?

此時可用目標管理教練對話,讓提問需更加清晰精準。

一方面,讓娃清楚緊急度和需完成時間,目標可衡量嗎?

另一方面,明晰“誰”是這件事兒的“負責人”?當下,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的反思是什麼?

做媽媽不容易哈,也要跟團隊教練一樣,遇到娃兒未達計劃,需要媽媽先自我教練,以保持穩定中正抽離的位置。

當然,始終需要注意的一點“勾”,需要更多的傾聽,允許孩子陳述表達清楚他的觀點和理由~

哈哈,如上隨筆,育娃成爲父母教練路上,一起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