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式的悲劇原因在這裏!你的內在小孩是不是也帶着傷?

鄭爽因爲Dai孕棄養風波徹底涼涼了!不過,即便沒有這件事的發生,她的性格一直以來也備受詬病。從《這就是鐵甲》中的歇斯底里,到直播帶貨時的大發雷霆,每一次都讓人大跌眼鏡。

除此以外,有人覺得鄭爽很自卑,還有人認爲鄭爽很“作”……於是引發了大家對她的各種猜忌。

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身上出現的問題都和鄭爽非常相似。比如一個女生明明內心中十分渴望男友的陪伴,嘴上卻責備對方對自己不夠專一,結果只能讓對方越來越疏遠。

他們爲什麼會這樣?從心理學角度講,都是“內在小孩”在作祟!

內在小孩——命運的祕鑰

在施琪嘉教授的《療愈你的內在小孩》一書中告訴我們,很多人消極的自我實際上來自童年,這種消極的自我被稱爲“有創傷的內在小孩”,因爲有創傷,纔會表現出讓別人難以理解的行爲。

什麼是內在小孩呢?

內在小孩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深處,TA始終保持着童真,當我們遭遇傷害、不幸的時候,內在小孩都會記下當時的感受,渴望愛的、憤怒的、悲傷的……最重要的特徵就是TA的想法與現實中的人和事都不相同。

書中提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的內外世界是不分的,他的內心中是有“上帝”情結的,這個時候父母竭力滿足孩子並不一定是溺愛,而是迎合孩子當時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得到父母的愛,以及需求方面無條件的滿足,就會擁有有安全感的內在小孩。

早期經歷——性格的“孵化器”

那麼,內在小孩又是如何受傷的呢?書中指出,早期不當的環境和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孩子形成有創傷的內在小孩。比如對孩子的照顧和愛護不足,再比如父母給孩子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這些不當的教養方式在鄭爽的身上表現的就很典型。

鄭爽十幾歲時在外地讀書被同學嘲笑,沒有家人的陪伴,照顧和愛護不足讓她變得自卑而又脆弱。父母缺乏共情的能力,一味地自以爲“爲你好”,給她的不是她想要的,結果讓鄭爽有一種有苦難言的憤懣。在許多場合中,她只能用歇斯底里的大喊來捍衛自己的不安。在感情方面,鄭爽則一直表現得自卑,每次都是放低姿態。


在書中,施教授總結了內在小孩的5個價值觀念:我不行、我不好、我不配、不喜歡、不認同,這些都與孩子早期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有關。

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一個外貌、學歷、氣質都比較不錯的姑娘,偏偏會找一個在別人看來根本不般配的人做伴侶,而對方甚至還會對她暴力相向,感情也不夠專一,這其實也是在她早年的成長環境中,可能是因爲重男輕女的家庭受到了家人的忽視,甚至虐待,導致了她的不自信,以及內心中“不配得”的信念。

 

重新整合——走向美好的人生

內在小孩的創傷將伴隨我們一生,當一個人不管童年還是已經成年,如果得不到關心、愛護與療愈時,內在小孩就會變成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他會變成失控的情緒,比如悲傷、大怒等;變成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經,比如“作”、缺乏自信;還會變成你極度想去壓抑的性格部分,如拖延、敏感、脆弱等。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擁有創傷內在小孩的人,在方方面面也會受到很多的影響,與其說性格決定命運,不如更深入地說內在小孩決定命運!

在《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中,施琪嘉教授在幾十年從事精神分析以及嚴重人格障礙的治療的過程中,總結出了內在小孩的5大需要、5種情緒——

5大需要:愛、陪伴、誇獎、玩耍、道歉的需要;

5種情緒:恐懼感、羞恥感、被拋棄感、空虛感、哀傷感

無論是內在小孩需要的缺失,還是表現出來的情緒,都終將讓人痛苦萬分。所以,只有療愈他,我們的自我纔會感覺到完整,才能感受到真實的快樂。

施教授指出,一個有創傷的內在小孩要長成一個自信的、健康的、陽光的、能夠自我認同的內在小孩需要很長時間,因爲很多時候TA分不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感受,哪些是內在小孩的需求和感受。

如果一個人足夠的幸運,能夠在成年後遇到一段好的關係,成爲轉變的契機,就像童話故事中被貶低、遭虐待的灰姑娘,因爲一雙水晶鞋,有幸遇到愛她的王子。但事實上,很多時候需要通過我們自己的力量。

施教授告訴我們,療愈自己的一個很重要的辦法就是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理解某種關係,這纔是最大的療愈。

這本《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通過系統的梳理,深入淺出的分析,告訴我們如何發現自己的內在小孩,如何看見自己內在小孩的創傷,以及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幫助我們利用自身的資源,滋養自己,走向自我的整合。

希望大家都能通過閱讀這本書,走一趟向內療愈的旅程,重新獲得健康的內在小孩,與過往和解,活出強大、自信、內在安穩的自己,獲得新的生活體驗和感悟,踏上更加美好的人生旅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