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於都活成了與周圍環境毫無差別

      我們是一個專科學校,多年來,學校的科研沒有突破,臨到期末,校長請來外邊的專家給教師們洗腦,上課前校長用一個老師的話引題。他說:我在##學校教學,教着教着把自己教成了這個學校的水平。這句話引來了我很多思考,我們是不是活着活着就把自己淹沒在周圍的環境中了?

      這些年,學校不斷引進一些高學歷人才,碩士、博士,爲的是他們能起到鮎魚的效應,但幾年過去,起到鮎魚效應的寥寥無幾,泯然衆人的卻大有人在。我們就是在這種不溫不火的環境中,不斷地在吞噬自己,在消耗自己。年輕人可能會因爲生活的各種壓力和瑣碎攪得疲憊不堪,抽不出時間來突破自己。已經取得一定職稱或職務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辛苦了半輩子了,不想再讓自己太累,想要享受一下生活,平時只要上上課,拿着一份工資就可以了。專家是從本科院校來的,他們學校採用的是績效考覈,他說,改革的推進真的很難,但爲了學校的發展,再難也得做。教授如果只會上課,那和講師有什麼區別?你拿着教授的工資,乾的卻是講師的活兒,這肯定是不行的。用這位專家的話說就是教授就應該做科研,並把科研結果融入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校的發展。

        本科院校的體制與我們不同,但他卻道出了一個事實,如果我們長期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固步自封,就如溫水中被煮着的青蛙,危險來臨卻不自知。在當今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新的機遇與挑戰,新的知識與技能,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不被社會淘汰。人有時候需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新的起點, 打破原有的成績與地位,唯有如此,纔會不斷地突破。雞蛋從裏邊打破,迎來新的生命,從外邊打破,成爲一份美食,永不打破,最後只能成爲臭雞蛋。人從內打破是成長,從外打破是壓力,不管是因爲自我成長的需要,還是迫於外在的壓力不得不進步,都不能停步不前。

       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很有追求的人,也不是一個特別自律的人,之所以這些年還能不斷地在做些事情,對自己有些要求,是因爲身邊的人都在努力,不想讓自己落後太多。有時候也是迫於環境的壓力,不得不逼自己往前走。大學畢業的時候,正好趕上下崗熱潮,很多企業職工40多歲就不得不半退,單位工資發了這個月,不知道下個月什麼時候發。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辭職尋找出路。在一個新的領域,一個職場小白從學習電腦基本操作開始,一點點摸索,只想着能夠有份收入,以便在這個城市能站住腳。生了孩子後,原來的工作有太多變數,家庭經濟剛剛能維持日常,沒有過多的剩餘,爲了生存,不得已選擇了升學。三十多歲後,我選擇了重新拾起勇氣,拿起課本,只爲了有一個更好一點的出路。研究生畢業後,我來到現在的單位,剛入職的前幾年,我也曾爲一個項目拼搏到深夜,爲一個報告徹夜不眠。在同一個崗位工作了十幾年時間,逐漸熟悉了工作的節奏,熟悉了周圍的人和事,家裏的經濟收入在幾年間也不斷增加,安逸的生活讓我喪失了以往的鬥志,逐漸與周圍環境融爲一體。工作之餘的喫喝玩樂,周圍同事的八卦天地,我突然發現自己深陷此間,還有點羨慕那種看似其樂融融的氛圍。我缺少了那種對工作的享受感,也少了些拼搏後的成就感,長期的安逸生活,工作趨於程序化,沒有新的成績和突破,夜深人靜之時,內心也有了些許的失落感,有了些許的不甘。

       其實很久以來我就是矛盾的,我既羨慕別人的悠然自得,也爲自己沒有什麼進步而焦慮,也許正是這種焦慮感,讓我沒有完全放棄自己,也許人是需要有點上進心的,我終是無法把自己活成一條鹹魚,因爲我根本就沒有鹹魚的心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