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基金投資課

學會個人投資課(金融知識),是當下年輕人生存技能之一,爲啥這麼說,第一,未來你要結婚,買房需要貸款。第二,我們用的銀行卡、信用卡都是金融產品,第三,養老需要社保和保險。這些等等都是和金融知識有關,趁早的試錯給我們帶來的經濟損失會小很多,犯錯要趁早。

學點金融知識很重要,讓你少走很多坑,還能實現人生財富的自由。我們身邊有很多買理財產品的朋友,這些都是普通人去做投資,我們覺得普通人做投資不如職業投資人,但是我要說的是,在投資這件事事上普通人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下面來說說。

1.普通人做投資的優勢。

做爲投資小白,我們首先需要的是擺正自己的態度,我是個普通人不去碰自己不懂和不知道的投資產品。

在市場上,大類資產長期是上漲的趨勢的,很多人投資的指數基金,比如標普500、滬深300、中證500,這些基金都是代表自己本國內市值和股票靠前的公司,買了它們很大的概率是賺錢的,因爲這些公司的背後是一個國家發展和國力的體現。

這麼好的一個投資工具,職業投資人基本用不了,爲什麼?職業投資人投資市場平均回報是不夠的,誰都能做的事,公司請他們就沒有實用價值了。職業投資人擁有自己專業知識覺得自己足夠聰明,可以打敗市場,贏得高於市場的平均回報,讓大家心甘情願把錢交出來。

還有一點,職業投資人處於行業壓力,跟隨市場主流的形式,不得不去選擇市場跟風的股票,比如前幾年特斯拉的股票很火,很多基金公司都投了這家公司,你的客戶也會催你去投這家公司,你不配置這類股票都不行,這是在面臨行業壓力要做的選擇。就去做“捨近求遠,舍易就難”的事。

而我們普通人的優勢是可以做到“舍難就易”,我們沒有職業投資人的相同精力關注股票和主動基金的波動,選擇被動指數基金定投後,是一年、四年、十年,時間越久年化收益率會越高,選擇指數基金是個長期回報的過程。

2.普通人做投資的劣勢.

我們覺得職業投資人身上看到智商很高、經驗豐富、消息靈通,我們沒有這些,在投資理財就沒有優勢了,不然,正是這樣一批職業投資人,有環境的限制不得不去做高於市場平均回報的事,我們要認識自己,不去碰自己看不懂的東西,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

我們獲得投資的信息看媒體、二手分析、朋友閒聊,職業投資人背後都是和商業大佬對接,可以得到很多內幕消息,信息的質量高,還有國內外很多基金設計的門檻很很高,對於個股投資人不友好。

比如雷伊.達里奧管理的橋水基金1500億美元,每年的年化收益率回報在11%——15%之間,2008年的金融危機盈利是正數,2018年市場全球化疲軟,橋水基金的回報在14.6%,這樣一家常年年化收益率保持高額回報的公司是少數,想投這家基金你必須有50億美元可投資資產,服務費用自愛50萬美元——475萬美元,個人投資者受限制。

3.在做投資這件事上是做宏觀預測還是價值投資。

在投資領域大大佬裏,索羅斯是擅長宏觀交易(做空英鎊大賺一筆),巴菲特和基格是價值投資宗師,詹姆斯.西蒙斯是量化投資領域的帶頭大哥,約翰.保爾森相信看過《大空頭》這部電影的都不陌生,他在2008年金融危機一戰成名,他所做的是“事件也驅動型投資”。

說個故事我們就知道宏觀經濟很難預測和弄懂,約翰.凱恩斯是經濟學泰斗,他最早也相信自己可以預測市場經濟的波動,在凱恩斯投資1到5年的股票中受益是負數,他是虧本的,後來凱恩斯擔任了大學基金管理人,他的投資策略發生了改變,從宏觀預測轉到價值投資者,在他管理大學基金期間每年的年化收益在6%左右,是賺的,在投資這件事上,宏觀經濟很重要,但是很難懂,相反,去尋找被低估好公司可要容易得多。

自己也剛開始定投基金,相信在實踐一年後會有更多經驗和大家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