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之牧野之戰

武王出師前占卜吉凶,結果得兆不詳,一向迷信的人們開始有些動搖。姜尚偏重人事,而輕枯草朽骨(指占卜用的蓍草和龜甲)之驗,力勸武王勿失良機。他說:“順天之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兇。若失人事,則三軍敗亡,且天道鬼神,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智者將不以爲法,愚者將拘泥之。若乃好賢而能用,舉賢而得時,則不看時日而得時,則不看時日而事利,不假(借)卜筮而事吉,不禱祀而福從。”武王奮然而起,遍告諸侯:“商紂犯下滔天大罪,天地共誅!”遂以姜尚爲主帥,統領兵車三百乘、虎賁(猛士)三千員、甲士四萬五千人,出兵東征。

周軍行至中途,屢遇暴雨狂風、雷電交加的天氣,甚至抜樹毀屋,折旗毀乘。姜尚見上下交互不安,就把虛無飄渺的天地鬼神,來推行人事,理直氣壯地打出弔民伐罪的旗號。

在這一方有難,八方響應的鼎沸之際,周軍的東進使各地諸侯紛紛前來會師,諸侯庸(今湖北竹山)、蜀(在今川西、陝西)、羌(散居甘肅等地)、髳(今湖北平陸)、微(今陝西眉縣)、瀘(今湖北襄樊西南)、彭(今湖北房縣)、濮(在今川東、鄂西)等族的部衆,也都隨機加入其中。周軍前歌後舞,士氣高漲。十二月,就從孟津渡過黃河,直撲商都朝歌。

正月甲子日清晨,周軍與諸侯兵到達商郊牧野(今河南汲縣),離朝歌七十里。在這裏,武王召開了被史冊稱之爲“牧誓”的誓師大會,歷數紂王聽信婦言、不祭祖宗、不認親族、召集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隸等罪行,此舉意在激起人神公憤,號召從徵各國同仇敵愾。

會後,周及各路諸侯陳兵於牧野,引商軍出都決戰。此時,商紂王的大軍卻陷於侵略東南方的夷人之地,無法分身。驟聞大敵壓境,商紂只得臨時驅使十七萬(一說七十萬)奴隸和戰俘倉促應戰。姜尚親自爲前鋒,率虎賁和兵車衝擊商軍。商軍雖多,卻無鬥志,居然陣前倒戈,引導周軍殺向朝歌。紂王見大勢已去,恍然登上鹿臺,蒙衣自焚而死。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五百餘年(一說六百年)的奴隸制國家,至此滅亡。這一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

紂王死後的第二天,周武王與姜尚等就召集衆人慶祝成功,並將伐紂義舉上告天神。然後,散發鹿臺所積之錢,發放鉅橋所囤之粟,來賑濟民衆;封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閭(巷門),用以取悅殷商貴族;斬紂王寵妃妲己,遣散後宮,來表示體恤民情,安撫民心。在取得軍事上的決定性勝利之後,又接着展開這般強大的政治攻勢,足令殷商臣民心悅誠服地歸順周王。人們欣喜地稱頌說:“周王對於仁人,死者尚能封其墓,何況對於生者!周王對於賢人,逃者尚能表彰其閭,何況對於存者!周王對於財物,早先集聚起來的還要散發下去,豈能重行征斂!周王對與女色,已入宮的都要歸送父母,豈能再事搜選!”

周軍在佔領朝歌后繼續四處出擊,征伐殷商的盟邦,基本上控制了原先商王朝統治的主要地區。同年四月,正式建立了周王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