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教與孝道文化


      事實上,基督教的孝道和中國文化的孝道不必引起衝突。既然如此,爲何中國人常感到一信基督教就要否定中國的孝道觀念呢?這是因許多撰寫中國歷史的文史學家反對基督教,帶着偏見寫歷史,抹煞基督教的貢獻。孔子原先提出孝敬父母的觀念,是相當正面的教訓且合乎《聖經》的觀念,後來的人卻絕對化孔子所說的的“祭之以禮”,孝敬父母變成祭祀父母,敬拜的對象從上帝轉移到人身上,這纔是雙方發生衝突的真正關鍵。

      人一方面敬拜上帝,一方面要孝敬父母。我們敬拜上帝,因爲上帝是神;我們孝敬父母,因爲父母是人。當人把上帝當作人時,頂多尊敬祂,但不會敬拜祂;但當人把人當作上帝時,不但尊敬他,還會敬拜他、祭祀他。《聖經》要求人單單敬拜服事上帝,因爲受敬拜是上帝獨享的權利。中國文化的困難於焉產生。中國統治者使用孔子思想的社會架構治理國家,穩定政局,以致中國人普遍接受孔子的思想。

      但孔子的思想架構着重人與人的橫線關係,缺乏人與神的直線關係。孔子之後至今的四、五十位的中國君王大多支持孔子的思想,下令全國百姓遵行孔子教誨,產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即便有些中國皇帝不走孔子路線,例如:明朝正德皇帝是回教徒,清朝道光皇帝信奉道教,雍正皇帝篤信佛教,囯家的治理制度仍以孔子思想爲主。中國人照孔子所說的“祭之以禮”,將父母埋葬後,用各樣的禮節祭祀。中國人有祖先牌位,宗族寺廟等慎終追遠的傳統,對族譜的排列、子孫的稱號非常講究,這與《聖經》原則相去不遠,但《聖經》強調人就是人,神就是神,不能混淆。

      注重族譜,子孫傳承的文化是很深的,猶太文化影響阿位伯文化,使阿拉伯人也注重族譜。族譜越清楚的,越受人們的敬重。講不出爸爸是誰,可能是私生的孩子;講不出祖宗從哪裏來,可能是外來的移民。《馬太福音》將上帝的道傳給猶太人時,先建立耶穌基督在歷史上的正統後裔身分,列出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大衛到遷至巴比倫、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的三階段族譜,每階段十四代、共四十二代。才論及上帝差遣耶穌,使耶穌成爲叫萬民得福的亞伯拉罕後裔。

      族譜對讀《聖經》的人好像很冗長、沒什麼特別重要,但對希伯來文化是最重要的身份問題。bin是孩子的意思。一個一個人叫 bin Laden,在名字中 Ladcn 前加 bin,意思就是指他是拉登的孩子;西門巴約拿,意思就是指他是約拿的孩子西門。這與中國人的族譜一樣,兒女姓許的,爸爸不能姓馬,

      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的兒子是以掃和以色列。  《歷代志上》1章34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