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是怎樣學習語言的?|會唱會說的小毛根

早晨,毛根一起來就會下牀,啪塔啪塔地光着屁股找媽媽。媽媽在廚房做飯,看到毛根迅捷地跑過來,小身板還搖搖晃晃、跌跌撞撞的,但是卻快速衝到了懷裏,馬上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和親親。“醒啦小寶貝,睡得好嗎?”毛根點點頭。

就在這一天天奔跑着奔向媽媽懷裏的時候,他悄悄地長大了,現在快一歲11個月了。

從一歲半以後的會說話,到一歲八九個月會唱歌,到現在會調皮地“胡言亂語”,他的語言能力在飛速發展,讓我有點措手不及。

毛根早就會唱歌了,一歲七個月時會背唐詩唱唐詩《詠鵝》、《春曉》、《憫農》、《詠柳》、《春夜喜雨》、《敕勒川》、《涼州詞》等等,會唱很多兒歌。

最近一個周開始學姐姐給歌曲胡亂編歌詞。“翁巴巴,翁巴巴,誰在唱歌,翁巴巴,翁巴巴,每天這樣,翁巴巴,翁巴巴,誰在唱歌,那就是我的法國號。”

這樣的歌詞被毛根唱成了:“翁爺爺,翁爺爺,誰在唱歌,翁爺爺,翁爺爺,那就是我的臭爺爺。”

爺爺聽了憨笑,我們趕緊讓他改正,要唱成“好爺爺”。

坐地鐵的時候,他想喫奶睡覺,問我:“媽媽,我可以在地鐵上喫奶睡覺嗎?”

“不可以,地鐵上有很多人,回家喫奶睡覺。”

他一遍遍地念叨着:“車上很多人,回家睡覺”,乖乖地安慰着自己。

姐姐拿着小雞球球玩具說:“我是小雞球球,我的好朋友都走了,沒人跟我一起玩。”

毛根大聲說:“我來了,我來和你一起玩。”

姐姐問:“你是誰?”

毛根說:“我叫滕昭慶。”這是爺爺的名字,這是哪一齣啊?

自己講故事《I poop》,用手指着封面上的題目,用中文講着“我拉粑粑”,指着出版社的小字說“拉粑粑要用馬桶。”

學着姐姐坐在鋼琴上,把音樂書翻到有五星紅旗那一頁,竟然一邊瞎彈一邊唱着:“國旗國旗真美麗,金星金星照大地,我願變朵小紅雲,飛上藍天親親你。”每次唱到這首歌的結尾處,他不忘加上一句:“抱抱你!”

我發現只要是我會唱的歌,我會說的兒歌,會背的詩,經常唸叨唸叨,他很快就學會了。英文兒歌和英文歌曲也不例外,這是要逼着媽媽多學習啊!

這段時間喜歡小千系列故事,每天必講,裏面有些對話自己也會說了。若要加入其它故事,則需要慢慢引導,與生活有關的故事、與人際交往有關的、與情緒有關的故事都是他感興趣的。

郝廣才老師的《瓷器》、《餃子》、《陀螺》與生活有關,很喜歡看。《殼鬥村的麪包店》裏面一個個可愛的小殼鬥也會吸引他聽完長長的文字。《打開傘》這本兒歌互動書特別合適三歲以內的孩子看,既可以學兒歌,又可以親子互動,增強親子關係。毛根最喜歡我和他一起親子互動,身體的親密接觸讓他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記得孕期從六個月開始,我每天都會錄製一個故事,爲了錄製好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需要反覆讀個十遍八遍的,無形中都被肚子裏的小寶寶吸收了。毛根的語言能力一定是在孕期有了很多的積累,在平時不停地跟他多說話,到了會說話的時候纔會瞬間爆發出來。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中說,嬰兒在子宮內就開始對他所聽到的語言進行“句法分析”了,“即拆分音素後再將它們拼接在一起並創造出詞彙。這是早期大腦學習本地語言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憑藉如功夫高手般出色的敏捷性,嬰兒的大腦熟練地對接收到的一連串語音進行分割,直到將那些語音轉變爲具有意義的詞彙,以融入他們所在的語言情境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