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不要讓娛樂吞噬你的思想

文|芸只

“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爲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爲一場滑稽戲。”

《娛樂至死》一書中,奧威爾擔心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而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事實證明赫胥黎的擔心正在上演。

上個世紀中期,隨着印刷術的沒落,電視業的蒸蒸日上,公衆話語權與媒介(電視)的聯繫愈發密切了。通過電視,我們可以看到圖片,看到人的形象,這使得外貌都成爲了我們判斷新聞真實性,宗教說服力,商業發展等的依據。甚至美國在總統競選上(政治),外貌都成了重要標準。

看上面的肯尼迪和尼克松光從外表上你pick誰呢?顯然肯尼迪的精氣神十足,而此時身體不適的尼克松加上着裝不恰當,他塗了很厚的粉底,但拒絕了口紅點綴,本來虛弱的身體更沒精氣神了。政績、經驗都不如尼克松的肯尼迪,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竟然在這次競選中大獲全勝。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拉開了電視競選的序幕。直到今天,更可悲的事情發生了,很多人變得越來越不注重發掘人的內在,也越來越看不清事情的本質。他們天真地以爲,很多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卻沒想到這是一場降維打擊的巨大博弈。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也就是20多年前,在美國舊金山曾經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的500多名政治、經濟精英的會議,包括布什、撒切爾夫人、Bill Gate等大咖,當時大家一致認爲,全球化會造成一個重大問題——貧富懸殊,將有20%的人佔有80%的資源,而80%的人會被“邊緣化”。屆時,有可能會發生馬克思在100年前所謂的你死我活的階級衝突。

確實,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現象愈演愈烈。我們迫切地想要改變,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懸殊。

布熱津斯基表示,誰也沒有能力改變未來的“二八現象”,解除邊緣人的精力與不滿情緒的辦法只有一個,便是推出一個全新的戰略“tittytainment”,即在80%人的嘴中塞一個“奶嘴”。

有資料表明:“奶嘴”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發泄性娛樂,比如開放色情行業、鼓勵暴力網絡遊戲、鼓動口水戰;一種是滿足性遊戲,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道明星醜聞,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衆娛樂節目。

這樣一來,通過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及充滿了感官刺激的產品堆滿人們的生活,最終達到目的:佔用人們大量時間,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思考的能力。

爲什麼總會有霸總總裁愛上奶茶小妹的故事,因爲現實中這樣的機率幾乎爲零。他們相遇想愛的機率微乎及微,可正是如此,爲了給人以幻想,這樣的故事應運而生了。受衆是誰?是奶茶小妹,因爲精英女性根本沒太多時間看這些東西。

爲什麼總會有女人就應該精緻的相關雞湯,二十歲經濟獨立單手法拉利的小夥層出不窮?我們的生活中卻不多見?我們開始可能會反感,會罵,久而久之,我們就成了他們的附庸。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夠精緻,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一夜暴富開上大奔。可就在這種無形的流量中,那些人越來越富有了,只剩下我們一片唏噓。

那些被邊緣化的人只需要給他們一口飯喫,一份工作,便會沉浸在“快樂”中無心挑戰現有的統治階級,他們安於現狀,不喜歡思考。他們接受這個世界帶來的所有信息,強行灌輸給自己。

在這裏需要強調的就是,在這個時代,電視延伸到了網絡,通過電視和網絡媒介,一切都以娛樂的方式呈現;人類心甘情願成爲娛樂的附庸,最終成爲娛樂至死的物種。我們逐步喪失了理性。

信息多得如沙礫,如何才能從中淘出珍珠?大多數人都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並且衝浪的速度讓我們難辨真假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們無法持續追蹤一些事件的前因後果,因爲在我們還未來得及打開我們的大腦時,又有鋪天蓋地的“新聞”。

網紅的誕生,廣告的影響,信息的冗雜。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多少人浮躁不安渴求一夜成名,多少人在看到廣告畫面後以爲自己購買就後就能秒變都市麗人,又有多少人聽多了雞湯在清醒中沉淪。

在背後,努力多年的人無法出人頭地,貸款借唄也要滿足自己的慾望,日日墮落還自我安慰。碎片化的信息奪走了我們的時間,我們往往在哈哈大笑中消耗了我們的精力,而過後腦子裏還是一片空白。

看嚴肅新聞的人越來越少了,看名著典籍的人越來越少了。那些娛樂八卦和別人胡亂堆砌的網文,成了我們的全部課餘生活。

如果按照現在這個趨勢無窮地發展下去,我們的未來將無法想象,到最後我們將會爲我們熱愛的東西而死,成爲娛樂至死的烏合之衆將成爲壓死我們最後的稻草。

希望我們做娛樂的主人,而不是讓娛樂來控制我們,希望我們在理性之餘適當娛樂,而不是在娛樂之後偶爾理性。

永遠保持清醒學會做個有思想的人,就像歌德所說的,誰不用腦子去思考,到頭來他除了感覺之外將一無所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