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貴在積極作出自我改變

電影《後會無期》中有一句經典臺詞廣爲流傳,那就是“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爲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聽過”道理和“懂得”道理有差距,“懂得”道理”和“踐行”道理是兩回事,即使是在踐行道理的過程中,具體道理的運用也要適合自己的人生情境才管用。

生活中懂道理的人很多,真正去踐行道理的人很少,而在踐行中切實完善或者說積極改變自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在談論家庭教育時,我家先生有句話非常經典,他說:“給孩子講道理不像給莊稼上肥料,上了後就直接對莊稼的生長見效。”

我們的共識是,家長不僅要恰如其分地給孩子講道理,而且還要在日常以身作則——只有家長作出積極改變,孩子才能積極成長。

畢竟,人類歸納出的道理不是用來講的,而是用來指導實踐的。

昨晚我們看了《積極心理學》中關於“作出積極改變”的一堂課,我非常贊同泰勒教授所講的許多人在改變自己時屬於“漸變”,“突變”的情況較爲少見。

就我個人而言,就是漸變,我在自學心理學常識後積極地改變自己已經用了五年的時間(中間會有不斷反覆的情況發生),今後還需繼續進行自我改善(儘管我內在的改變只有自己知道其過程有多難,其程度有多大,這屬於一個成年人心理上的艱難成長與鉅變)。

無論如何,一個人只要真心想改變自己,就會主動去努力,然後隨着時間的推移,積極的變化就會慢慢產生,從而帶來人生面貌的改觀以及生命質量的提升。

走出固有的心理舒適區,積極改變自己,就是把道理切實運用的表現,於是道理不再只是用嘴說說的道理,而是成爲了可以過好人生的有效導航儀。

(高英2020.01.22上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