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竈臺味兒

      小時候,一進臘月小年,就開始有了年味,拆洗被褥,登高掃灰,下廚蹭鍋,刷洗碗筷杯碟,當然還有圍着竈臺準備各種美食。 

      那時候過年,都要割些豬肉,肉越肥越好,肥肉油水足,喫起來過癮,誰家的老人能一口氣喫完兩大坨煮熟的肥肉,就說明老人的身體倍棒,喫嘛嘛香,我姥爺就最愛喫肥肉,我隨他,從小愛喫肉。

      記得家裏有煤氣罐,也有竈臺。爸特意給姥兒搭的小火炕,外屋就是竈臺,姥兒平時喜歡用竈臺鐵鍋,說用柴火竈臺大鐵鍋做出來的菜香。

      我家的年夜飯總是滿滿登登一桌子,姥兒往燒熱的地鍋裏倒上一點豆油,那時候豆油純,味道獨特,是豆子的腥香,到現在依然懷念那種味道。我比竈臺高點兒,幫着姥兒添柴火,燒着竈臺,照看着熱鍋,竈膛裏劈柴燒得紅彤彤明晃晃,地鍋裏的菜餚冒着熱騰騰的香氣,整個竈房暖洋洋的,溢滿了過年菜的香味,貓咪趴在竈膛邊睡覺。

      白菜片兒豬肉炒木耳、汆白肉燉酸菜、血腸蒜泥、燉肘子、幹炸丸子、大白菜粉絲綠豆芽幹豆腐拌的涼菜......記憶裏最香的還是油梭子,也叫豬油渣,姥兒給我做的豬油拌飯,香膩的味道一直記着。

      姥兒把白花花的肥豬肉切成小片,放在大鐵鍋裏慢慢㸆,火候壓住不能大,小火慢烹,肥肉裏的油一點點兒㸆出來,一會功夫亮晶晶的葷油就大半鍋了,肥肉片變成了乾巴巴油汪汪的油梭子,往油梭子上撒一點鹽面五香粉,搖勻,咬一口,外酥裏嫩,香極了!熱油淋到剛出鍋的高梁米飯上,澆一丟丟兒醬油,再放幾塊油梭子,幾片翠綠的蔥花兒,粗木筷子拌勻,舀一大勺入口,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葷油放涼了,雪白的像煉乳,燉酸菜、白菜凍豆腐海帶、炒白菜木耳、包餃子包子、烙餡餅.......姥兒都要放上一勺兒,湯上菜上泛着油光,有了燉肉的靈魂香味。


      大年初二,我也㸆點油梭子,香噴噴,油汪汪,兒子愛喫,一大瓶葷油給奶奶送過去,剩下一碗,準備包酸菜餡包子用一勺,把油梭子剁碎了,和到酸菜裏,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小時候的味道。


      我的啓蒙教育有媽媽講的安徒生童話、孫敬修爺爺的故事、劉蘭芳的評書;有爸爸給我扎小辮縫衣服的剪影;有姥姥圍着粗布圍裙在竈臺忙碌着紛亂的白髮;有80歲的姥爺拿牛皮紙坐公共汽車給我從五商店買回來的豬頭肉;有一家人坐在熱炕頭揉麪和餡兒包餃子的往事……

      春節的廚房有小時候竈臺的模樣,我愛下廚房,在這裏,最親愛的人,依然溫暖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