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取經?

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來克服拖延和提高效率,這些方法有些對我有效,有些對我沒效。



那時候我隱約有一種感覺:哪裏不對勁。



這輩子要面臨的外部壓力夠多了,想要挑戰的事情也不少,對付它們已經是一個艱鉅的工程,還要經常性跟自己做鬥爭,是嚴重的內耗。



拖延也好,懶惰也好,或許有時候發生的根本原因不是我們不對,而是事情不對。



上學的時候多愛拖延啊,那是因爲真的不喜歡學習。



那些題目都是非做不可的,但都是我可以選擇的,其實我不喜歡英語,我更喜歡語文,但是喜歡沒有用。



上班以後,做的都是一些瑣碎的、沒意思的工作,從早上8點,熬到下午5點,只有下班那一刻,才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



爲着這樣的人生去勤奮,太難太難了。或許,還是要回到那句雞湯:我們必須去尋求內心的熱愛。我們必須去尋求內心的熱愛。





2005年6月,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站在斯坦福體育場的講臺上,準備向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髮表演講。



喬布斯穿着牛仔褲和拖鞋,罩着一件畢業袍,面對23000人做了一個簡短的演講,主題是自己人生中的經驗教訓。



演講進行到大概三分之一時,喬布斯提出了下面這條建議:“你需要找到你所愛的東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下來。”





真正的苦是什麼?



是你不得不做不喜歡做的事,是你一直在被人追着趕着管着往前跑,是你每一分鐘都覺得自己在浪費生命。





比這更苦的是什麼?



是你做了一堆自己覺得沒意義的、不快樂的事情,但是做得不夠好。因爲其中發生了拖延和懶惰,所以你還要痛罵自己,否定自己,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爲什麼這點事都做不好。



雷軍曾經七十二小時不睡覺連續寫程序,但他認爲這沒什麼了不起。



他說:“別人也可以三天三夜在麻將桌上不下來,難的是早上八點鐘開始打牌,打到十二點,下午一點再繼續打到下午五點,這樣一直堅持一年。”





日本漫畫家浦澤直樹47歲時,已經連載了二十年的漫畫,患有一身職業病,經常住院治療,但他這麼比喻此刻自己對畫漫畫的熱愛:“好像是在給自己單戀的對象寫情書一樣。”



前一段時間,我看到有電視播放老版西遊記,當時想爲啥西遊記可以這麼“經久不衰”,老少咸宜?



這個問題不重要,我現在想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爲什麼要“取經”?



爲什麼取經可以普度衆生?



爲什麼還有取真經的說法?



我理解的“取經”這個過程就是找到“過去不曾意識到的真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