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父母教你脫單


“第一步男生主動點熱情點……看看女生的反應……第二步主動往家裏邀請讓其看看自己的家庭狀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她的重要性……看看女生的反應……第三步贏得女方的信任及家人,關鍵自己要有能力,要真心對對方好……”

這是侄孫子拜年時父母逼婚的教導。聽父母繪生繪色的講述,彷彿父母的愛情也在眼前鮮活靈動。

父親十二三歲時突遭喪父,其母純粹是嬌小姐一枚,雖膚白貌美但十指不沾陽春水,飯都不會做,更別提支撐家庭養育子女。

艱難維持到初中畢業,雖名列前茅但就此輟學,獨自養家。因爲大叔二叔成家都搬出去另過了,沒人再顧這個家——母親、他及他的傻兄弟。

上山砍柴下河撈沙,生產隊的飼養員兼會計,偶爾也“挖社會主義的牆角”偷偷做生意一一販糧食販藥材……經常會有人通風報信經常是父親迅雷不及掩耳處理完讓檢查組查無可查悻悻作罷。

春晚表彰農村扶貧先進個人,父母異口同聲感慨萬千,現在主動扶貧,過去邪惡致貧,生怕有人先富起來,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性不可視!

現在回想過去極左告發父親的人,如孫玉亭般後來都沒富起來,孩子學業事業也不行。

二十幾的人,過去農村的大齡剩男,別人孩子都二三個了,父親還沒脫單,負擔重沒人嫁。

恰好與父親關係要好的同學,我現在的舅舅有個妹妹,他有意讓父親做妹夫,邀請父親到他家玩,去見我媽。

後來父親頻繁地給母親寫信,字漂亮行文流暢,才高八斗。這是舅舅說的,當時讀書人少,像父親這般學習好,字寫得好,會算賬能喫苦會經商的人還是鳳毛鱗角。逢年過節送點心幫母親家幹活,漸漸贏得了外爺外婆的認可,加之舅舅的攛掇,母親難違父母之命,糊里糊塗便嫁過來了。

日子愈發難捱,炕上沒鋪蓋,肚裏沒飯喫,孩子沒奶喫,有病沒錢看,天黑沒燈照,衣服補丁摞補丁,葫蘆舀水瓢都是一補再補,沒有鹽,沒有暖水壺,什麼都沒有。生產隊一年到頭分的糧食只夠喫三天,做生意風險極大,簡直都不敢相信怎麼能活過來。

所以我能理解,現在生活雖說好了,但父母仍很節儉,什麼都捨不得扔。新的存着用,舊的繼續用,破的補補還能用,實在補不了的放着說不定哪天能用,所以扔東西都是我們偷着扔,現在家裏還有許多舊東西,亂就亂點吧,只要父母心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