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與行動0218-2021

上個單元,我們講了夫妻如何從“我”走向“我們”。這節課開始,我們來講家庭進入下一個階段,有了孩子以後,會面對哪些挑戰。

對於一個家庭,孩子出生當然是讓人高興的事情,可是我發現,孩子剛出生的幾年,恰恰是家庭最容易出問題的幾年。有位妻子這樣對我說:

原來只有我們兩個人的時候,我們的感情還挺好的。就算偶爾有吵架,也能很快解決。但自從有了孩子,我們的矛盾一下子增加了。

我每天都圍繞着孩子的喫喝拉撒睡,根本就沒有了自己的時間。我老公呢,就跟沒事人一樣,還在忙自己的事。

我埋怨他根本不體諒我,他總嫌我脾氣差。我老公回家越來越晚,我覺得越來越孤立無援。他說是忙工作,但我知道,他也有一部分是在躲着我。

有一天,他又很晚回來,我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我一眼,我們都沒有說話。我從來沒有覺得離他這麼遠過,我覺得我快不認識他了。

家變得不再溫暖了,有時候我想逃離,可是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卻發現自己無處可去。

孩子出生意味着什麼

孩子明明是愛的結晶,夫妻的感情卻會因爲孩子疏遠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有人會說,是因爲孩子出生後,年輕的夫妻要面對很多生活瑣事,矛盾自然變多了。這是一個原因,但不是真正的原因。

真正的問題在於,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家庭結構的重組,衝擊了夫妻二人的共同體。

孩子出生之後,原本的丈夫和妻子成了父親和母親。兩個人從原來要對彼此負責,變成了現在開始對另一個生命負責。無論是對妻子、對丈夫、對這個家庭,這個轉變的過程都是很艱難的。

這麼說有點抽象,我們來看看,孩子誕生後,夫妻倆會分別經歷什麼。

對妻子來說,當媽媽常常意味着跟自己的青春正式告別。懷孕、生產、育兒這個漫長的過程,對女性的衝擊尤其大。

最直接的衝擊,是身體上的變化。

女性會在懷孕的時候發胖、出現妊娠斑。一個年輕的媽媽,看着自己生孩子前買的滿櫃子的衣服,很惆悵地想,這些衣服自己以後再也穿不上了。以前想的是這件衣服又多美,現在想的是這件衣服帶寶寶方不方便。以前想的是保持好身材,現在呢,喫胖了,家裏的人還會說,喫胖點好,奶水足。她說:我是不是從此跟美告別了?

別小看跟“美”告別這件事。它背後是關係中心的轉移。

對“美”的在乎,實際上是對夫妻兩性關係的在乎。而對美的看法的轉變,意味着在別人眼裏,她的女性的吸引力就不再重要了,她最重要的功能就成了生孩子和養育孩子。這種轉變背後,也有對女性的物化。

孩子出生不只意味着你的生活增加了一樣東西,而意味着整個生活的重構。

一個媽媽回憶說,她以前的圈子都是青春少女羣,關心的都是好看、好喫、好玩的時尚圈,可是沒想到當了媽媽以後,自己也開始變得土裏土氣,不再關心時尚的東西,而開始關心孩子的喫喝拉撒、怎麼教育孩子,等等。

這個過程中,如果女性繼續職場的工作,就要面臨“兼顧家庭和工作”的難題;如果選擇徹底迴歸家庭,又會擔心自己的社會競爭力。

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成爲母親的女性們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這時候她們會變得非常敏感,會迫切需要來自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以確定她們不是一個人去面對這些改變,以確定她們作出的改變是值得的。

可是這個時候,丈夫正陷在另一個故事劇本里,也有自己的難處。

如果說女性從懷孕那天開始,生活就有了很大改變,那男性是很有可能保持很長時間的生活不變的。他們感覺自己好像是一瞬間變成了父親。

他們還沒適應這個角色的轉變,就聽到周圍的人說,孩子需要你,家庭需要你。他們變成了另一種“功能”,承受着來自家庭各方面的期待和壓力,卻很少有人再問,他們的需要是什麼。

他們想從妻子那裏獲得安慰,卻發現妻子眼裏都是孩子。有時候,他們也會妒忌自己的孩子,覺得孩子搶走了妻子所有的關注和愛。這時候,有人就會用工作,甚至家庭以外的關係,來逃避孩子帶來的角色轉變的壓力。

比如一個爸爸這樣說:

自從有了孩子,我們家忽然就變得陌生了。

客廳裏擠滿了人,妻子、來幫帶孩子的丈母丈人,大家說的都是孩子。孩子是挺可愛的,可也經常哭鬧。有時候我想幫忙,妻子還總是嫌我笨手笨腳。不幫吧,又說你在那邊幹嘛。

這時候,我就會躲進書房裏,至少那裏還有我片刻的清淨,去完成已經拖了很久的工作。

艱難的角色轉變

在這個角色轉變的艱難的過程中,如果夫妻配合得好、相互調整,就能一起度過這個時期,進入生命的新階段。如果配合不好,夫妻就會卡在一個有問題的家庭結構中,產生很多的矛盾。

最常見的一種有問題的家庭結構,就是母親和孩子成了新的中心,而父親被邊緣化。

妻子從孩子身上找到了新的情感慰藉,把所有情感都投注到了孩子身上。一旦孩子和母親的關係過於緊密,父親在這個家庭結構中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這樣,夫妻之間的共同體就會瓦解,控制和反抗的遊戲就會重新開始。只不過,這一次,權力鬥爭的主題,變成了孩子。

一些妻子會抱怨自己在抱怨丈夫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缺席,指責這是“喪偶式育兒”。但事實是,當父親真正想要參與的時候,她們也常常並不接受。她要的不僅是參與,而且是以她們要求的方式參與。

一位妻子在工作室裏說:

我說孩子穿太少會感冒,他說沒關係,孩子凍一凍身體好。我說孩子要多學東西,他說孩子最重要的是玩,不要讓他提前對學習失去興趣。

好像關於孩子所有的事,他都跟我對着幹。別的事我就讓着他了,可是孩子的事,我沒法讓他。我明明是爲孩子好,他怎麼就看不見呢?

其實他們並非不知道,對方都是爲了孩子好。他們只是堅持認爲,自己的方式纔是對的。

這個時候,兩個人已經不再是一個整體了,他們站到了對方的對立面,開始了“孩子究竟屬於誰”的鬥爭。

這個媽媽最不能讓的,是“這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應該做主。有時候,媽媽爲了堅持這一點,寧可不要父親的參與。爸爸呢,可能就因此進一步地逃避,逃避久了,再想要回家,就變得不容易了。

如何應對孩子帶來的衝擊

對於如何才能避免進入這樣的困境,順利應對孩子帶來的衝擊呢?我有三個建議給你。

首先,要能夠理解雙方所面臨的角色轉變。

角色轉變是一件很特別的事,它意味着生活的重組。在轉變的過程中,人們總是容易哀悼失去的東西:青春歲月、兩人世界、輕鬆愉快的生活。可是有時候,只有坦然面對這些失去,才能真正享受得到。

對妻子而言,雖然孩子的誕生會給她們帶來一些心理落差,她們也會慢慢從與孩子的相處中,找到新的樂趣和成就感,獲得新的身份認同。

對丈夫而言,他們尤其要理解妻子承受的負擔,以自己的方式積極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去。

有孩子和沒孩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沒有辦法用好壞來評價。

成爲一對父母當然會失去很多。可是,這是生命發展的基本歷程。陪伴孩子長大時,父母會找到新的樂趣和新的成就感,這是沒有孩子的人很難體會到的。只有理解這種轉變,他們纔會做出調整,坦然面對新的生命階段。

第二,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要劃定好彼此負責的邊界,約定好不插手對方負責的領域。

比如孩子犯了錯,丈夫要教育孩子,妻子就不要因爲心疼孩子而對丈夫說“你發這麼大脾氣幹嘛”“看你把孩子給嚇的”。這樣,他纔會覺得自己是在真的參與,而不是被另一個人指揮的附屬品。

配合好的父母會欣賞彼此的做法,他們知道要在對方管教孩子的時候閉上嘴巴,哪怕對方有些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樣。

配合不好的父母呢,卻總是愛在對方管教孩子的時候發表很多的意見,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讓對方心生退意。

第三,我們要用心地保護好夫妻的共同體。

順利進入新的家庭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夫妻堅定地站在一起。具體來說,夫妻要保有單獨相處的空間,能夠彼此談談話,找到對彼此的支持。這個空間裏沒有孩子,沒有其他家人,只有夫妻自己。

還記得這節課開頭那對夫妻嗎?後來,我建議他們每天抽出半小時一起聊聊天,在這半小時裏不要聊孩子,而要聊彼此在這段時間的感受。

最開始,他們也不知道除了聊孩子還能聊什麼。慢慢地,妻子對丈夫說:“你不知道我在那段時間有多累,每天半夜,我都得給孩子起來餵奶,從來沒有睡個整覺。有時候我想找個人依靠也找不到。”

丈夫沒有說話,把妻子的頭放到了自己的肩上讓她靠着。

兩個人就這麼靜靜地依偎着坐了一會。最後丈夫說:“是很難,你辛苦了。”

妻子的眼淚就下來了。她不怕辛苦,她需要的就是自己的辛苦被丈夫看見,

後來他們跟我說,這段獨處的時間給了他們很大幫助,他們能夠脫離沉重的父母角色,重新以夫妻的角色相處。這讓他們感覺,好像彼此又回來了。

撫養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看到彼此的不容易,也許能夠讓這件事變得沒那麼難。

這節課就講到這裏,給你留一道思考題:孩子剛出生的那幾年,你們家經歷了怎麼樣的變化?你們又是如何應對這種變化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跟老公的相處模式從有了孩子之後發生改變,之前我們兩個人經常利用週末去喫美食、看電影、利用假期去外地旅遊。老公經常出差,會在他出差的時候,幫他整理好東西。每年換季時把他的衣服單獨整理好等等。有了孩子之後,就把重心放到了孩子身上,不再關心老公的事情,更沒有二人世界。並且還經常因爲孩子的問題起爭執,我責怪老公對孩子不用心,老公也會跟我說我不關心他,對他不管不問。而我還覺得非常委屈,我連孩子都照顧不過來,哪有心思去關心他。老 公對我越來越有意見,而我也越來越覺得老公過分,對孩子不夠用心,對我不夠關心。

    在學習踐行當中,玉蓮姐說把孩子當成生活的全部,老公也會喫醋,老公的存在感會越來越低,影響夫妻感情。反思跟老公的相處,確實是把老公放在了對立面,而跟孩子結成了統一戰線。想要一下子改變確實很難,所以現在讓不斷去發現老公的好,比如他很有責任心,真誠善良,對我很包容。更是個真心愛孩子的好爸爸。在跟老公溝通中,有什麼想法直接告訴他,而不是保持沉默讓他自己去反省去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