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5 週一 大年初四 《去外婆家的路》

    去外婆家的幾里路很多是山路,是方山鎮與鳩山鎮的交界接壤處,蜿蜒在山路,早年間是能看到裸露的黃色的土路,近些年都變成了土路,我們的交通工具也從小時候的步行,到後來的自行車,三輪車,一直到現在的小汽車。然而不變的還是踏上這條路,去往外婆家的欣喜。

    出了大門,迎面便是村裏的叮咚小河,河裏葳蕤着不知名的水草,也有我們手植的小白楊,鬱鬱蔥蔥的,煞是好看。繼續向北走,來到村口的小橋岔路口,選擇很多,“條條道路通羅馬”,也可以說三個方向也都能到外婆家,走橋的路,繞道三八廠馬莊逯坡到鳩山李村外婆家;走去往李河灣的路,一樣能到白莊接官亭直達鳩山李村,雖然蜿蜒曲折,但我們也走過。我們着重說的還是走西邊我家屋頂後邊的這條路,這條路是我們去外婆家走的最多的路。

    這條路是一個上坡路,約有20度左右的斜度,記憶中這條路是最早水泥路化的一批路,這個能想象得到,如此坡度的路,如果還是土路,遇到雨雪天氣,泥濘是一方面,不方便甚至是出現事故就更得不償失了。看來村裏的鄉親們還是有眼光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來,去年2020年村裏又一次集資9萬修的路,村民自發出錢出力爲建設家鄉修路,湧現的雷鋒精神,令人動容。甚至還有爸爸的捐款和鼓勵,異鄉遊子的我倍感驕傲。走在上坡的路上,左手邊千村寥落的景象,民舍錯落有致,遠方也依稀可見眉黛青山,甚至去市之路。右手邊則是兩戶人家,其中靠近的一戶家裏還有一個豬棚,他兒子與我小時候玩的好,我們幾乎是看着對面遠方的鋁石礦山頭,被開採削平。稍遠的一家則有個獸醫的老人家,老人家喜歡下棋,棋藝不錯,可惜去世的早。


    水泥路質量不錯,用料也比較細膩,有時候在路上直接晾曬糧食穀物,光了腳丫站上去,夏天正午,並不覺得涼,反而比較愜意。我小時候,曾在這一帶,滑雪打雪仗,一個自制的板凳狀的雪橇能玩一個冬天。斜坡上來,兩旁是田地,冬天綠油油的小麥苗,下雪時銀裝素裹,偶爾可見深深淺淺的幾個兔子🐰的腳印👣,就連麻雀憨斑鳩也是能見得到的,一動不動停留在枯枝的梧桐老樹上,風吹過,嗖的一聲飛走了。我們倒沒打過鳥🐦,不過兔子嘗試捉了幾次,都無功而返。夏天則是種的玉米蜀黍🌽,枝幹個把人來高,我們那裏鄉下沒有熱帶甘蔗,也沒甜菜。這玉米杆天然的甜味,還是會吸引一衆小朋友放學來折,但是須要躲過大人的追趕和責罰。即便秋初玉米收割完,玉米地的這些枝幹沒有了水津津的甜,還總能被彎曲然後在地上推着走,玉米杆末端與大地的間或摩擦聲構成了童年快樂交響曲。

    右前方稍遠的是家鄉的小山,名曰南坡。高度也就不到200米,但是爬上去,蜿蜒的山路還是費點勁的,早年間,我們上山務農上去尚可,近來,提倡退耕還林,上坡上種植了大量的樹,許久不走的山路已經被植被淹沒,我曾在過年國慶的幾次,興致造訪,竟落得亦步亦趨,披荊斬棘上山的境遇,還好最後到了山頂一覽衆山之小,那裏當然也可從背面去外婆家,但終究不是一條常規的大路。我們還是沿着去往母校小學的路到外婆家。

    這一帶路頗有點圓弧彎曲的味道,到了要第一個轉彎的一處,我們不着急走,如若是騎車,開車之類,你儘可以轉彎走大道,暢通無阻。不過如果是三三兩兩步行的話,可以徑直向前,那是一條羊腸小道,自不用說的土路,不過卻是一條捷徑,比大道近了近一半的路程。沿途可見我爺爺奶奶的墳墓,那裏松柏蒼翠,記憶中,似乎都是綠油的麥田,最近的一次記憶是三年前和爸爸四伯大年初一來給兩老上墳的情景。冬季的旭日清晨,炮仗燃畢,哀思表達,遠處的飛鳥寒意點點,訴說光陰與生命的故事。繼續向前則是斜坡60度的沙土路,道路上的沙子是被風化的,走路須謹慎,頗有點蜀道難的味道,實際上我已近10年沒走過這條斜坡的沙土路了,也知道那裏幾乎道路損毀,草木遮掩。還是走轉彎的大路。

    大路的右側是一個小煤礦,據說是有生意頭腦的浙商開辦的,這使我從小就覺得南方人很精明,浙江人更是會做生意。煤礦不大,我倒是去那裏看過幾次夜晚露天的電影,也白天打過籃球,甚至省錢去那裏和黝黑的礦工一起澡堂洗澡🛀,都是早年間的事情了。

    繼續轉彎,則依稀可見小學的模樣,小學前是有個架空的水渠的,據說是解放初期農田灌溉使用的,我小時候經常在上邊玩,遺憾的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青梅竹馬能用來牽手,說悄悄話。那個水渠沒有見到建設的場景,右手邊的這個地面水渠則是我小學時才建的,自然是沾了煤礦的光,或者說就是煤礦排水的水渠,這個水渠的中間是有一個蓄水的池塘的,用來調節水位。早年間,那裏也是青草池塘處處蛙,令人神往的一景,只是近來水渠乾涸,也有些許損毀,乃至池塘都有土丘隆起,不免傷感。

    前邊就是小學了,平時是可以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不過去外婆家裏一般是假期,也就那個機會聽到了。不過眼前的兩層小樓還是挺特別的,須知鄉村幾乎都是平房,這樣的樓房看着着實突出,我沒有好運用上這樣的樓房,小學的這個樓房是我剛上初一時建成的,所以你懂得,我就也被抹殺了見到我上小學時看到那些原來熟悉的有感情的平房了,那青磚綠瓦建成的校舍,我至今覺得都是最美最神聖的地方,“教我讀書識字,教我做人做事”。

    小學旁邊有村委會,那裏夏夜有跳舞💃🏻的人兒,頗多趣味。小學向右轉彎,就是繼續向外婆家的路,旁邊是一個杏花村的酒店,依稀是早年間我上學前班的校舍改造的,不過據說生意不錯。我們👩🏻🌾夏日農忙口渴,來買了不少雪糕,真甜真解渴!前方不遠處則是三戶人家,最裏邊的一處是我的一個叔叔,這個叔叔有生意頭腦,轉了不少的錢,和爸爸的關係也好,令人悲傷的是,後來生意失意,加上疾病纏身,竟英年早逝,令人傷痛,其中的恩怨自治,算來也恍然幾近十年。

    這裏是村裏的一二三組的領地,我來的少,除卻到外婆家路過。剩餘的有一次是小學早自習的火把夜遊到此,有一次跟姨媽來抓藥詢醫至此,當然還有一次大學暑假來此和小學恩師夏日唱歌,這些往事猶如漫天星辰,若隱若現,有時候出來肆虐我的心,家鄉的人兒如何了,他們是否安康,也有在異鄉打拼的吧。

    其時,已經要上山了,雖然是水泥寬闊大道,卻是山腳向山上的蜿蜒。走過路過農家點點,略過念過故鄉淺淺。這個也是有2條路可走的,一條就是說的水泥大道,另一條是寬敞的土路,這個土路和我們前邊說的羊腸小道匯合,小時候走的多,進來的一次行走,是我早晨跑步🏃♀️到外婆家刻意走的,也是感慨良多。

    大路到了山頂,則對面已經是鳩山地界了。看起來和山這邊的方山沒啥區別,繼續行走,下坡路,開車須要注意的。我曾經騎摩托帶着媽媽和外甥去外婆家,走到這個小坡路,因爲彼時這個路還是土路,不小心竟至“人仰馬翻”,我自己的膝蓋磕禿嚕皮了,媽媽和小外甥還好,要不我就罪過大了。土路的這個下坡路,斜度足足有70度之多,步行還好,開車之類確實費心。不過近來已被修葺成了水泥大路,坡度也變緩了,我上次跑步到這時,就感到她的便利了,沒有兒時的曲折,不過也少了點野趣!

    沿着山坡下路,一路蜿蜒曲折,見到了鳩山的老鄉,有的是認識的,都是婚嫁的兩個鄉鎮的鄉親們。

    到鳩山這邊的山腳了,也是一個丁字路口,向西的就是我們說的走白莊過來的路,向東就是繼續外婆家的路。這時候已經是大半的去外婆家的路了。

    你儘可以再次歇歇腳,記得有一次到此處時,天降大雨,我和媽媽等沒有帶傘,在對面的小賣部裏歇歇腳,聊天喝茶,也很暖心。

    不過這裏的路顯得高級點,不是水泥路,而是柏油馬路。而且很早就是柏油馬路了,這使我一度懷疑這個最開始只是鄉的鳩山比我們那個是鎮的方山要發達。繼續行走,兩旁都是巍峨的高山,這就算是夾山公路了。山上的樹木多多,落葉🍂滿地,間或飛鳥羣羣。到了柏油馬路要上坡的時候,有一處小小的岔路口,是在村舍中的,步行🚶的時候,我喜歡走這個小路,非常有意思,因爲有蒼翠青竹,因爲有遠處山腳廟宇,因爲有往來農家雞鴨,因爲有太多童年的美好回憶,走一步,愜意一步。一直到盡頭與柏油馬路再度交匯。

    不走這個小路,仍舊走上坡的柏油馬路,也是可以的,畢竟乘車時要走,上坡完畢還要折回來下坡去往李村,幾乎是下坡的盡頭就是和小路相會的李村橋了。關於這個地方的記憶不是特別多,其中就有外公帶着我和表弟一起趕着騾子來別人商討農耕的事,外公也不在三年有餘了。

    到了李村橋,就算是到了外婆家所在的村子了,我小時候在這裏長大,一草一木也是熟悉而又感情的。記得和小夥伴在這裏的木材廠玩耍的情景,來這裏的商店買糖果🍬的事情。轉彎處可去表弟上過的小學,那是一個窗戶都鑲嵌在土牆裏的小學,不過我去的遭數很多,很多時候是去打乒乓球。表弟表妹在那裏同樣度過了快樂的小學生活。

    轉彎處繼續向前,離外婆家只有幾十米的距離了。兩邊的鄉親們,大都是認識的,和他們面對面說說話,握握手,談論着走親戚的事,還是不錯的。

    到了一處水井處,童年依稀記着二舅從這水井打撈上來的淡水魚,不過遺憾的是這個魚不知道爲啥竟自己喝水撐死了,年幼的我不明就裏,至今我也不知道答案。 前行的路又再變成土路,右手邊是大舅家,花崗岩堆成的大門,門外是一個小菜園地,近來大舅一家都在襄縣了,在家的時間少,這裏略顯冷清。

    一個2米多的小土坡則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向右是到二舅家的,向左則是去外婆家的。二舅家,有表弟表妹,我們從小玩到大,感情很深,大門外是一排待利用的青磚,放着有些年頭了,門內是小學時纔打的一口水井,我還記得打井時那個碩大的鐵錘砸向地面的勇猛無敵。向左的外婆家,原來是目能所及,是一個空地,小時候在這裏下雨前撲蜻蜓玩,後來住來了一戶人家,就需要繞一下才能到外婆家,這是外公的騾子,常年隨着賣米的外公走街串巷,小時候的我也帶着它到河邊喫草喝水過,也算有過交道,後來外公去世,這個騾子也變賣了,如今空空如也,不免感嘆,就算是外婆在外公去世後,身體也漸漸不好,近些年來,在舅舅,姨媽和我家輪流居住。

    去往外婆家的路,依然還在,只是物是人非,聚少離多。就連外婆舅舅也都常不在家,我們走過這條通過外婆家的路,機會是越來越少了。但是每次走過,都是幸福非常,因爲我們知道路的盡頭,有我們敬愛的外婆在等着我們,等着我們喫香甜可口的飯菜!

            謹以此文獻給年老的外婆和長大中的我們,願外婆身體健康,我們常回家看看。

              2021.02.15 辛丑牛年大年初四 於  北京朝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