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我們爲什麼會給人貼標籤

挑戰日更公衆號100天【第2天】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受,會在自覺或不自覺中給人貼標籤。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儘量剋制自己這種行爲,我覺得人是平等的,打標籤似乎是一種歧視,把人就侷限某個框架內,但有的時候又會不自覺怎麼做。

但前兩天看【原則】時書中一些內容給了我新的啓示,讓我對【標籤】這件事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可以更理性的看待它了。

書中<學習如何有效決策>部分作者提到了一個方法:

把我們平時在決策相似場景所用的機制提煉成一條一條的原則,最好是可以把這一條條的原則編入計算機程序,讓它形成一個一個算法。以後遇到相似的場景直接調用計算機算法來幫助決策即可,這麼做的前提是作者認爲影響好決策的最大的威脅是有害的情緒即非理性因素

爲了更好的做決策作者採用了【可信度加權原則】,作者定義的可信的人有兩個特徵:

曾反覆地在相關領域成功找到答案的;
在被問責的情況下能對自己的觀點做出很好的解釋的

【可信度加權】原則,即對不同人的觀點進行加權,從而選擇最好的觀點。

讀到這裏我覺得這和給人打標籤本質上或說功能是幾乎是一樣的。

如果把每個人當作是【信息的生產者】,【貼標籤】的就是在給這些信息的可信度打分。

爲什麼要給信息打分?

我和朋友討論覺得本質的原因一方面應該來自於人安全感的需要。

【貼標籤】從功能上說,它是我們爲了獲得變化事物確定感的一種方法。標籤化讓我們對變化的事物有了確定感,在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時代,確定感讓我們對未知的事物有了可預計的預期,它給了我們掌控感。

所以如果從這個安全感層面上來說的話,就比較好理解爲什麼有些人總是不自覺的對其它人做一些【標籤化】的行爲,因爲需要對其它人的行爲有掌控感和預計感。

如果按着這個邏輯來推導的話,反而是那些【去標籤化的人】好像更有意思了,因爲他們似乎是安全感和掌控感充足的人了,不知道實際情況如何,大家可以觀察一番。

這個就是我對於【標籤化】新的認識,而從做好的決策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更多采納可信度高的信息。

後來我反思了一下,爲什麼之前比較反感這種標籤化的行爲:

一方面是它否認了人的變化性和成長性;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人特別容易受環境和心理暗示的影響,本來可以自由生長,被標籤化之後可能就真的朝着某個方向發展了。

往期文章

你需要知道的就醫攻略

爲什麼要挑戰日更公衆號100天

加入新羣如何發自我介紹

現金流遊戲的正確打開方式

配置保險的常見問題(一)

產品經理要研究和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如何幫助父母安全用藥

不同險種的適用場景及投保原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