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日更你需要具備什麼

挑戰日更你需要具備什麼,其實什麼都不需要具備,你只需記錄就好,如果沒有什麼可寫的就寫【今天太累了,沒有什麼可寫的】就好,寫內心衝動。

而我爲什麼要嘗試日更,我想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爲了滿足自我表達和交流的需求
這從我在知乎上、豆瓣上、簡書上寫東西就能看出來,但以前寫的東西更是真的是滿足自己表達的需求。

二、想要證明自己
去年受朋友影響(健哥),接觸到了輝友這個羣體,在此基礎上了解了輝哥這個人,進一步的看了他的公衆號和文章之後,覺得自己和他身上有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同時覺得他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所以就決定嘗試一下,定個小目標:【一年之內公衆號關注數增加10倍】。

三、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我一直喜歡嘗試新事物,也在不斷的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就算以上都不成立,光嘗試新鮮的生活方式這一條就足夠讓我去做這件事的了。

那日更什麼呢?

我之前寫東西總有“一定要有乾貨,一定要言之有物的壓力”,而且一件事情沒有想明白之前是不願意寫,所以日更對於之前的我還是挺有壓力的。不過看了<人生護城河>之後調整了我這種心態,讓我認識到【完成並完美更重要】。

釋然之後我從自身出發總結了是否可以日更的內容:

1.可以分享一些失敗的經歷:
這得益於我之前多年的工作和創業經歷,見證過很多產品和團隊的生死。
查理.芒格不是說過:
【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裏啦】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成功,那先學一下失敗,學習不同的團隊是怎麼失敗的,不去做那些事情就是走在成功的道路上,所以我覺得有些坑是值得分享且有價值的。

2.平移產品經理拆解的能力:

任何崗位都需要一定的天賦的,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拆解的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我最近在用微信看書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
很多人愛跟風看書。
所謂跟風看書就是某本書熱或者被別人推薦了就看了,看書當然是好事,但跟風看會出現一種結果: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經歷與書中對應不上,很多別人看完之後覺得很好的書,自己看來可能沒啥感覺。
如果你用微信讀書的話,去看看書中被劃線比較多的內容,然後看看大家的留言就能知道了。
比如:
<人生護城河>中就提到【我們要把自己當一家公司一樣經營】很多人都在此劃了線,但是問題在於怎麼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一樣經營呢?如果你都沒有經營過一家公司,不知道經營一家公司需要什麼,那這就是僞命題。

<小狗錢錢>中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要找到自己的鵝】,但怎麼找呢?現實中的鵝有哪些呢?真要自己去養鵝嘛?

<原則>中經常提到【我們要極度開放心態】極度開放心態可以跟我們帶來什麼什麼,但問題是怎麼極度開放心態?如果一個人生活在變化不大的小城市,每天見到的就是那些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怎麼極度開放心態,別說極度了,開放心態都不容易,農村那些人言可畏不就是來對付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的嘛?

<窮查理寶典>中頻繁提到【多元思維模式】,但怎麼獲得?難道要把某個學科的理論學一遍嘛,要是有這本事,哈佛也考上了。更現實的操作,找不同學科的人聊天互相交流一下就行了。怎麼找這些人,去得到或微信讀書上找某一科比較經典的書籍,看看哪些人在讀這些書,這些人就是你的目標對象。
等等這一系列的。

在我看來這種現象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爲讀書的人沒有【化解書中概念】的能力。書中的內容基本都是提煉與總結,它是一個濃縮的過程,而我們看書其實是:

先化解—再濃縮的過程。

但化解這些是一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而產品經理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因爲我們經常需要把空泛的想法【拆解】並【組合】成下游同事可理解且可執行工作。
所以我決定用這種方式來拆解相關書籍中一些道理或概念,讓它更接地氣一樣。

3.分享我看到不同的世界:

我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我的人生經歷和工作經歷也都是在嘗試做不同的事情,這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類型的人羣:
創業者、產品經理、關注個人成長、探索財務自由的、高智人羣、彩虹羣體等。

我覺得不同的人眼中的世界都是各不相同的,我想嘗試着記錄下每一類人眼裏的世界。

從功利的角度來說,認識和接觸不同類型的人可以更好的幫我們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優點。

而相似的人會讓我們看不清自己的,錯把天賦當成理所當然,但與相似的人接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歸屬感。

好了,就寫這麼多了,今年還立了一個目標:【每篇文章不能超過2千字之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