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集團業績亮眼,或存明股實債,資本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世茂集團業績亮眼,或存明股實債,資本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出品 l 觀點財經

作者 l 橙子

近期,房地產市場出了一條消息,多地發文明確今年將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將分3批次統一發布住宅用地招拍掛公告。

這條利好消息讓沉寂多日的地產板塊炸了兩天鍋,萬科、保利等一衆地產龍頭紛紛反彈大漲,但同爲龍頭之一的世茂集團卻只維持了兩天上漲,便繼續進入下跌趨勢。

先簡單說一下“集中供地”,就是集中推出地塊,減少住宅用地出讓次數,對房企資金產生一定的分流效果,使得競拍同地塊的房企數量減少,間接降低了土拍的激烈程度,避免出現土拍過熱現象。

因此從制度本身來看,此舉有利於降低了土地溢價率,進而降低房企拿地成本,利好地產商。受此消息影響,A股房企板塊漲聲一片。

不過這項政策也存在一個問題,即便是集中釋放土地資源,但對於部分稀缺資源,也難保地產商不會扎堆佈局,因此對降低土拍激烈程度到底影響幾何,還未可知。

世茂集團全年實現3000多億銷售
重回頭部榜單

再來看世茂集團(00813.HK),在1月份公佈的2020年經營數據中,世茂集團實現3003.1億元,同比增長15%,邁入3000億銷售俱樂部,也重回《2020中國房地產銷售TOP100榜單》第八的位置。

世茂集團業績亮眼,或存明股實債,資本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圖片來源:世茂集團官方公告

儘管年報數據還未披露,但參考此番銷售數據,整個2020年世茂集團的財報數據應該不會太差。

回顧世茂集團的發展歷程,世茂真正的業績反彈期始於2017年,股價表現來看也正好論證了這一點。

世茂集團業績亮眼,或存明股實債,資本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在2017年之前,世茂集團年銷售額只有幾百億,但從2017年開始,世茂集團得益於土儲規模的大幅攀升,銷售額也在大幅增長。

2016年,世茂集團全年銷售額只有681.2億元。

而2017年,世茂銷售額直接突破千億,達到1007.7億元,同比增長48%。

到2018年,世茂銷售額再度同比大漲75%,全年實現1761.5億元的銷售規模。

再到2019年,世茂則直接邁入2000億銷售規模俱樂部,全年實現合約銷售額2600.7億元。

去年,即便受到疫情影響,世茂依舊實現亮眼銷售數據,再度邁入3000億銷售俱樂部,全年實現3003.07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5%。

如果從2010年算起,到2020年十年間,世茂集團實現銷售規模翻十倍,從305億元增長至逾3000億元。

儘管從百億規模跨越到千億規模,世茂用了6年,但從千億規模跨越到3000億規模,世茂卻只用了4年。

從2017年開始,世茂便依靠收併購策略開始飛速擴張。

對比2016年之前的擴張力度,這三年新增土儲面積量均超過1000萬平方米。其中,2019年達到巔峯,該年新增土儲3092萬平方米,新增貨值5000億元。

世茂集團業績亮眼,或存明股實債,資本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圖片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而根據財報及相關公開信息披露,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世茂新增土儲就已經達到1232萬平方米,總土儲(權益前)達到8393萬平方米,總貨值也達到1.45萬億元。

因此,從土儲規模來看,2020年實現3000億銷售額,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且從世茂財報數據來看,不論是從賬面現金,還是從負債水平來看,也的確算得上一家績優公司。

世茂財務表現,還算尚可

儘管在最近一次公佈的半年報裏,世茂集團2020年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爲-19.48億元,同比減少119.49%,但整個2019年卻實現294.8億元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同比增長1233.94%,整體現金流表現不錯。

世茂集團業績亮眼,或存明股實債,資本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從槓桿水平來看,世茂集團當前整體資產負債率爲75.87%,剔除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爲70.81%,淨負債率57.8%,現金短債比1.77,腳踩一條監管紅線。

只是相比其他負債率動輒90%左右的房企而言,世茂在槓桿率的控制上也算尚可。

世茂集團業績亮眼,或存明股實債,資本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但是從近幾年的銷售數據來看,2017年到2019年,世茂集團的銷售額增速達到47.93%、75%、48%,而2020年增速則下降到15%。

隨着房地產市場逐漸進入存量競爭,不排除世茂銷售額增速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此外,從世茂集團股東權益佔比來看,或許也確如市場所言,存在明股實債的問題。

明股實債,攤薄公司利潤

2015年及以前,世茂少數股東權益佔比一直在30%以下,2016年,其少數股東權益佔比達到40.54%,到2018年這一數字增加至43.74%,此後便一直維持在43%左右。

根據世茂最近披露的半年報,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世茂集團股東權益合計1317.95億元,其中非控股的少數股東權益就達到564.64億元,佔比達42.84%。

世茂集團業績亮眼,或存明股實債,資本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這也就意味着這些少數股東每年會從世茂分走大量利潤,根據世茂財報數據,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少數股東損益就達到27.36億元,佔淨利潤的34.19%,超三成利潤被分攤出去。

這或許也是導致世茂上半年資本回報率相對偏低的原因之一,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的資本回報率爲1.32%,處於較低水平。

世茂集團業績亮眼,或存明股實債,資本回報率處於較低水平

 

圖片來源:wind股票

而企業增加少數股東權益的目的之前也聊到過,根本在於不通過增加負債規模的方式開展融資,拓寬現金流。

因爲少數股東雖然也是外部融資的一種,但操作層面屬於股權換資金,因此在財報中不會算作負債,而算作公司資產。

因此不僅能獲得資金,還能通過做大資產比例,降低公司整體槓桿水平,所以這項指標也是不少公司調節負債率的工具之一。

但賣出去的股權是需要用每年利潤來償還的,兩相抵消,若少數股東權益佔比過高,則會攤薄公司盈利水平,於是也就出現了明股實債的問題。

不過整體來看,世茂在融資成本、現金流情況等財務指標上的表現也算尚可,姑且可給予中等投資評級。

至於從A股上市子公司世茂股份中抽取利潤的故事,畢竟是世茂集團自己家裏的事情,除了對不起A股世茂股份的投資者,對世茂集團似乎並沒有太大弊處。

不過,若世茂不能繼續降低少數股東權益,隨着房地產市場逐漸進入存量競爭,世茂的盈利質量恐怕會受此影響不斷下降。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