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7# 大咖分享随记

大家好,我是老梁,一个想跟大伙分享点干货的家伙。

到了一周中最放松的时刻,老梁回到家,家人往往都睡了。

老梁就找点吃的喝的,今天喝了大半罐RIO强爽8°C白桃酒,有点晕晕乎乎的。

老梁坐在沙发上抱着电脑跟大伙聊聊天,今天聊点啥呢?

前些天公司请了头部公司研究员大咖来分享,大领导口干舌燥费了好大劲请来的。

大咖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分享,听的人不少,听进去的不多,听了去实践就更少了,大部分过几天就忘的差不多了。

这种情况领导们也知道,才要求组织者们去收集启发感受,沉淀下来点东西。

老梁也被拉进去要求写一篇,组织者说已经跟领导吹出去了,不写凑不够数量。

大咖分享的是质量和效能,下面是老梁瞎想的,不一点对,各位随便看看。



内核

你见到大咖给你秀专利、秀高深的技术、秀什么时髦的方法论了吗?这些都没有。

有没有感觉听大咖们分享,有点在上哲学课的感觉,跟你分享他们的思考总结、事物的辩证关系。

为什么他们喜欢讲这些呢?这玩意又不能立竿见影解决你遇到的问题,难道是忽悠咱吗?

他们是真诚的,这些的确是他们长期经常思考的,提炼了告诉咱。

上来第一句 ”大家有没有想过质量和效能关系?“

大咖举了例子:自行车是骑得慢容易倒还是骑得快容易倒?

告诉你他对质量和效能的理解:”不是平衡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上来第二句 ”测试其实就一直回答一个问题,啥问题呢?这个东西是不是好的?“

大咖们类似的思考还有很多,记得去年的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居然有一个专题分享价值观的,来讲的不是公司CEO就是CTO。

大咖们把自己思考和提炼告诉我们有啥指导意义呢?

拿着这些立即去指导实践又太远?但是他们苦苦思索提炼告诉我们意义在哪里呢?

老梁觉得这些往往是事务发展的底层原理、核心内核。

嗯,我们也可以多思考总结,没准哪天也能开悟,这事谁说得准呢?



套路

大咖工作20多年来,几乎一直在从事质量&效能相关领域。

在长期的实战中必然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打法,老梁就叫他套路吧。

套路用在战场叫阵法,戚继光在抗击倭寇实战中创立的鸳鸯阵,耳熟能详的游击战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公司花大价钱请的高管看重往往是其治理公司的经验与其背后链接的资源。他们有自己的套路整合公司内外资源,带领公司发展壮大。

大咖分享了几个他喜欢的套路:代码门禁、代码门禁的最佳时机选择、先去治理稳定性和时长(减少噪音、最后搞覆盖率)、持续集成、自动化测试、多环境隔离、自动化造数据能力等。

这些套路值得相关领域的同学去认真研究的,发展成满足公司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

在领导交给你的领域,多关注业界头部公司的玩法和套路,这些经验能否为我所用,充实我们的套路库。

嗯,套路是可以学的,能在实践中用起来的。



防患

我们都听过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一起重温下。

魏文侯问扁鹊:“ 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

扁鹊说:“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最差。”

“那为什么只有你名动天下,他们两个一点名气都没有?” 魏文侯问。

“我大哥的医术之高在于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的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然后用药将其调理好,所以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他便一点名气都没有"。

“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初起之时,防止别人酿成大病。病人刚开始感冒咳嗽时,他就用药将人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仅止于乡里,被人认为是治小病的医生。”

“我呢,就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然后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这样,全世界便都以为我是神医。想想看,像我大哥这样治病,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治病,这个人元气稍有破损就补回来了,像我这么治病呢,命是救回来了,可元气大伤,您说,我们家谁医术最高明?”

做底层后端的同学是不是有点同感呢?你负责基础设施平稳运行时是默默无闻的,当听到你时往往是出现了故障。

从0到1的新东西是必须的,这是增量!已有的存量东西也要重视,事故的发生不分新旧。

在疫情期间,我们常常听到高层的指示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

接着看看大咖在防患的警示:“功夫花在平时”。

“故障多修复不及时”、“忽略时好时不好的用例”、“信息被海量告警淹没” 等,这些都是平时的小问题。

嗯,我们要做的是坚持改进平时的一件件小事,把他们落实到实处。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瓜农老梁(gh_01130ae30a83)。
如有侵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