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戰者說》,你要像個軍師一樣佈局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戰爭與競爭的共同特點是:再完美的戰略也可能會被對手破壞。

在對抗中,計劃能否成功並不僅僅取決於自己的行動,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對手的反應。

作爲甲方的你,要看乙方的動靜。對方使的招數你一定要清楚,伺機而動。

有效行動的前提是運用有效的策略,引導對手,塑造對手,操縱對手,剝奪對手的反應能力,使對手無法做出有效的反擊。

擊虛是被動的,真正的高手,不能也不會一味等待對手送上門來的“虛”。

在現實生活中談成交,有些人就會很被動,他們不斷的說:“我討厭這樣的被動,但是沒有策略……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孫子說:“兵者,詭道也。”戰爭充滿了詭道。

那麼,“詭道”究竟是什麼呢?

看到“詭道”,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欺騙、詭詐。沒錯,詭道當然有欺騙的含義。但不僅僅如此。

首先,我們看什麼是“道”。《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詭”,就是“不直”的意思。不是直來直去,橫衝直撞。

“兵者詭道”的含義就是:在戰爭中,取勝並不是單純靠力量直接對抗,還要靠策略的巧妙運用,去掩護自己的行動,去破壞對手的計劃,去製造和利用對手的失誤。

戰爭充滿了不確定性。你改變不了戰爭的不確定性。但高手會接受不確定性,甚至通過高超的策略來製造不確定性,增加對手的不確定性,並充分利用這種不確定性,使自己取得對抗中的優勢地位。

利德爾·哈特說:“最偉大的將軍就是那個能使敵人犯最多錯誤的人。”毛澤東也說:“我們可以人工地造成敵軍的過失。”

三國演義當中也有很多詭道,比如說空城計,借屍還魂,草船借箭等等。此路不通,走彼路,他講究的是戰略上的制勝。

這個制很有意思,它不是一味的被動的等待,而是主動的尋求牽制對方的機會。正如劉伯承在談到用兵的時候說過一句非常形象的話:“貓喫耗子,盤軟了再喫。”

孫子提出了他的“詭道十二法”:“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讓我感觸頗深。

這些謀略,不走尋常路,彎一彎,繞一繞,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是一種捷徑中的複雜方程式吧。你說難不難呢,其實也不難,只要你能夠想通並且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一而再再而三的取智人,去贏人。

一個朋友常常說:“老子莊子孔子我會用,但是有時候真的避免不了要用一用鬼谷子。他的詭道是一種彎曲的智慧!”

好一個彎曲的智慧!但詭道本身並不是目的,“詭道”的目的是爲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爲了創造突然性。

利德爾·哈特曾經說:“突然性是戰略的本質。”克勞塞維茨也說:“一切行動都毫無例外地要以出其不意爲基礎。”

戰爭既是實力的較量,也是智慧的對抗。你要做的,就是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你的智慧、你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創造條件克敵制勝。弱者也可以打敗強者,道理就在這裏。

古代戰爭史上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只要我們能夠理解透,並且觸類旁通的運用下去,會是最好的謀略。

弱者用謀,強者用力,幾乎是一個普遍規律。

所謂的把奇兵變成正兵使用,在敵人以爲我只是奇兵的時候,我反而變成正兵來打擊它。所謂的把正兵變成奇兵使用,在敵人以爲我只是正兵的時候,我反而變成奇兵來襲擊它。

戰爭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把孫子的兵法智慧用到生活中,商戰中,一定會收穫頗多。

朋友有一天爲了達到老闆合作的效果,邊自說自演,還帶動了他的朋友,一舉拿下了新的合同書。不僅讓我們刮目相看,還從中學了很多東西。他說這就是詭道的力量,用大智若愚來演一下,拿到的結果跟直來直去完全不同。

一計不成又是兩計,兩計不成生三計,但是有時候,我們真的是忘了還有“兵法”可以助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