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裏尋她千百度 伊人卻在天涯處(2)

雁韌創作構思片段/夢裏尋她千百度  伊人卻在天涯處

4.

人類的一切活動,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是由各種人物表現得淋漓盡致的。

人物,事情,社會生活,自然現象,能讓作者進行構思、想象、記敘、描寫、評說的空間,是無限廣闊的。而一個人的生活環境,總難免有侷限性。

獨處一隅,受個人生活環境的制約,你只能憑藉讀書看報、看新聞聯播、跟人海侃,進行交流,增長見聞,提高認識。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始終是讀書人追求的目標之一。如果條件允許,真的應當揹負行囊去旅行,讀山讀水,看看各地的人文景觀,去同陌生人交往,交流,多多瞭解外面的世界,以增廣見聞,拓寬視野,拓展心胸。

一個作者,總會有他的人生閱歷,有他個人的經歷,生活經驗,所學知識,所得信息,種種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如果能將這些作較深入的研究,進行綜合分析,構思和想象,就必定有東西好寫。

不是說,鐵匠無樣,邊打邊像麼?農耕、務工、經商,人的生產勞動,生活技能,種種經驗,都是從學習和實踐活動中來的。那寫作,自然也不例外。大膽寫,認真寫,耐心寫,在寫作實踐活動漫長的過程中,取得寫作經驗,寫作技巧,纔是最切實,最有效的寫作理論教程,寫作方法。既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對作者來說,寫作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寫作的過程,是奇特的。面對一疊空白稿紙,一旦你寫下一個字。字隨筆順,其他字,其他詞彙,就很自然的蜂湧而至了。

寫好這一片段,那個片段又會浮現出來;寫了這個熟悉的人,那個熟悉的人就在你的腦海中閃現,浮游,呼之欲出了。你千萬別猶豫,別擱筆,接着往下寫就行。

入簡3年,我在寫作的實踐活動中,曾經有過這種現象,這種實踐經驗:

2018年5月25日下午,我和堂弟從深圳驅車返回故鄉,甫一下車,恰見一堂兄經過,互相打過招呼之後,我就想,這個人我太熟悉了,從小就給我們那一幫“馬騮”(猴子)講故事。他個人的許多故事,我都熟知,久儲於心。我和他見面,聊天,又何止千百次?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將這個熟悉的人形諸筆墨,留下片言隻語。

而此次乍一見面,看見他那日漸消瘦的身體,看見他那歷經人生風雨,日漸蒼老的面龐,我倏然間就想寫寫他。

於是,從當晚八點始,除了下樓沖涼、喫飯費了個把小時,其餘時間,都待在三樓一間房裏,左手託着一部智能手機,右手中指在手機熒屏上不停地揮寫。翌日上午十一點,簡書編輯器顯示一萬五千餘字了。再三校對,於午後發出,當時的反響還比較好,同樣熟悉這個堂兄的親友看過後,都說是將他寫活了。只是一年後,或許因爲涉及某個特殊年代的某個敏感詞被鎖,我也就只能“孤芳自賞”矣。

有一天凌晨,我在通讀蔣坤元老師的兩篇更文之後,獲得了某種啓發,立即攤開稿紙,一筆一劃,一字一句的寫起來……

從凌晨始,寫至夜半,竟寫滿78頁稿紙,近兩萬字。原稿仍在,並非粳米打餈粑,自打自誇。

我感謝我日久養成的這種耐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