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成长记20210220

01毛根成长记

毛根记事了。

她说:“妈妈去大海玩吧,小妹妹挖沙。”

这是上次去海边遇到的小妹妹,一起玩挖沙游戏。他记得呢。

他还说:“我哇哇大哭,医生打针了,我看牙,哇哇哭。”17日那天的看牙经历他都记得,也描述了大概情况。

他上完课回来说:“那两个小朋友不会拍球,只有毛根会拍球。”

今天白天我们又一起去雕塑园的海滩玩耍,他和姐姐玩沙子,最喜欢去有很多石头的地方,因为石头间积聚着一洼又一洼的海水,他喜欢拨弄水,喜欢把鹅卵石在水里放来放去。

晚上和姐姐一起玩磁力片,姐姐总是来抢他的,他哭着再去抢姐姐的,抓姐姐头发,两个人相互抓。

我说姐姐,不应该不询问一声就抢弟弟的东西。毛根感激地回到我身边摸了一下我的脸表示感谢。

我觉察自己还是干涉太多了,应该少干涉他们之间的争论,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自己第一反应就是开始说一通道理,两人都有不对的地方,有时候引导他们相互道歉,有时候却忘记自己是不是能去公平处理。

02晨宝成长记

晨宝最近总是说爸爸讨厌妈妈讨厌,爸爸坏妈妈坏,也会经常抱怨这抱怨那,虽然出自孩子的口中,但是时间长了,我就能感受到这些负能量带给我的烦躁。自己在特殊时期,就会忍不住地火冒三丈。

昨天,她从去海边出门前到出门后很长时间一直在说讨厌啊烦啊,自己是坏孩子啊,全是满满的负能量。出门后我终于忍不住对她发脾气,告诉她我很讨厌她这样,自己讨厌自己,不喜欢自己,总是说别人坏别人讨厌。

我很少用“讨厌”这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可是这次我实在忍无可忍,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发了一顿脾气后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儿童自我状态”,愤怒后开始内疚,自己不接纳孩子的这个状态,也是不接纳自己处于“儿童自我状态”的状态。

我们只有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才能有所成长有力量改变。

我们成年后的很多行为都是从童年学来的。我从童年里感受到身边人的这种不喜欢自己的状态,因为影响到了我,让我很讨厌,对此很愤怒。

不接纳晨宝就是不接纳自己,沉默不语时瞬间回到童年回忆里赶紧去查找来源事件。可是,现在自己还只是意识到无法自己解决问题。

晨宝沉默不语,好像知道自己错了,上车后小声问毛根:“你还爱姐姐吗?”

我告诉她:“我们都爱你,你是不是害怕我们不爱你了?”晨宝点点头,她说自己很担心我们不爱她了。她觉得我只爱毛根。

我说很抱歉让你有这种感受,但是我从没有故意分别对待过,我说现在对毛根的样子就是小时候对你的样子,现在对你的样子也是将来对毛根的样子。

很快她就开心起来。来到海边,投在大海的怀抱,我们全都把烦恼抛在脑后。但是肯定会在她心里的沙滩上留下印记,留在身体记忆里,海浪拍打也无法抚平的痕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内容是关于父母的乐观情绪对孩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家庭中的妈妈性格乐观,情绪平和,孩子面对问题的态度也会很乐观。

孩子的状态折射的是我的状态,我虽然生活上乐观向上,但是情绪却不平和。

我意识到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的一面,多鼓励她,孩子其实就是在平时的活动中需要大人关注,给予积极反馈,她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寻求关注时得到了积极的鼓励后慢慢积累起自信和勇气。

晨宝在平时的玩乐时间有很多自己的创意,能够把各种玩具变着花样玩耍,有很多设计的创意令人惊喜。

我需要在学习和学习之外的更多方面去多鼓励她,也需要在更多的地方多鼓励自己。

我深切地体会到,各种家庭教育的前提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父母不成长,即使学习太多的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