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你是否已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痛?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提到小時候父母的言語給自己造成的影響,朋友說到:小時候父母總是說她這樣的人、這樣的性格,不配得到幸福。給她的內心造成了無形的傷痛,以至於談戀愛的時候,遇到一個對自己稍微好點的人,聽幾句別人的甜言蜜語,就全身心託付,以至於對男性缺乏“判斷力”,造成了婚後生活的不幸。

而曾經的我,也特別想逃離家庭。母親是小學老師,上班的時候很忙,所以回到家就想一個人靜靜,不想讓我粘着她。我有幾次問她問題,或者是做事不太“聰明”,她就說我和同村一個“傻姑娘”(近親結婚導致的智力低下)一樣,又笨又蠢。

那時候的我,逐漸變的敏感而脆弱,只能通過好好學習,努力做家務,讓自己變的優秀,想方設法去“討好”父母,以求得他們的表揚。那時候的我,很想早點高考,早點進入大學,遠離父母。可是進入大學後,工作了這麼多年,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還是活得小心翼翼,總擔心被批評,不夠灑脫和坦然。

後來,通過學習,通過閱讀,通過朋友和愛人的影響,我才知道這是“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也逐漸的慢慢與自己和家庭和解,獲得心靈的釋然。

怎樣才能從原生家庭的傷害中走出來呢?我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就像《走出原生家庭創傷》這本書中所寫:原生家庭傷害從來都不是一代人或者兩代人的故事。而且,當他們是孩子的時候,他們又何嘗不是受害者

嘗試理解並尊重自己的父母,感恩他們給予我們生命和照顧,即便父母沒有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去關愛我們;但是,在他們有限的認知裏,能夠給予我們的只有這麼多了

當我們覺察到這點時,正是我們要終結這種模式,給我們的後代創造不一樣的原生家庭的時候。

很喜歡《請回答1988》中的一句臺詞:爸爸我,也不是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父母希望我們成爲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學習好,對我們造成傷害;而我們做子女的,也不能期求父母是完美的。

他們也是第一次做別人的父母,也會犯錯。所以,嘗試接納過去的一切,並跟過去握手言和!

還記得《都挺好》最後的畫面麼?蘇明玉彷彿看到了那個站在門邊上哭泣的小女孩,而母親這次不是來指責,而是溫柔地抱起了她。那一刻就是她與母親,與原生家庭和解,與自己和解的感人瞬間,那一刻她終於把身上的封印慢慢地解除了。

原生家庭塑造了我們的過去,卻不能束縛我們的未來。當我們長大成人了,我們的身體雖然長大了,但很多時候心理卻還滯留在那個小孩階段。我們要告訴自己,我長大了,現在我有能力去改變,去做我想要成爲的自己。

不斷地實現個人成長,提升自己的修養和能量,具備一顆慈悲的心,並讓自己這個心的容量變得越來越大,能接納的範圍更廣,最終能包容一切人和事物,健全自己的人格,從而變得寧靜、寬容,也更加幸福、自在、安詳和穩定。

即便我們始終無法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我們也需要經常提醒自己:

在成年之前,發生在我身上的某些事,不是我的問題,我不需要爲此負責;

但從今以後,我有能力爲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且,我願意盡力去爲自己、爲我愛的人,創造一個有愛的新的家庭我值得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我想,這纔是我們瞭解原生家庭,剖析自己的意義所在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