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史201: 龍湖普聞

第四十七節 龍湖普聞

在古時候,帝王之裔出家爲僧者,可謂代不乏人。

本文前面講過的鹽官齊安禪師,就是大唐帝室宗親。唐宣宗李忱當年爲了逃避宮廷鬥爭從而逃離京師,也曾落髮爲僧,後又來到鹽官齊安禪師處安身並拜齊安禪師爲師。

而本節的主角龍湖普聞禪師,同樣是帝室後裔。

普聞禪師,不知生於何年何月。

在出家爲僧前,普聞禪師是唐僖宗李儇的太子。

普聞禪師從小長得眉清目秀風度翩翩,深得李儇之喜愛。

不過普聞禪師雖說生於帝王之家,可是他從小就不喫葷腥之物,長大了也沒有處理政務治理國家的心思。

普聞禪師的這種態度可把鍾愛他的李儇急壞了。不過,縱使李儇用盡千方百計,終究不能改變普聞禪師淡泊名聞不理政務的心思。

公元875年,唐朝爆發了王仙芝黃巢起義,天下大亂。

公元878年,王仙芝兵敗被殺,黃巢成爲義軍首領。從此後,黃巢義軍一路攻城拔地,勢不可擋。

公元881年1月8日,唐僖宗李儇獲知黃巢帶領農民軍攻到了西安東邊的灞上後,便立即帶領着一幫隨從倉皇逃出京師,一路奔波來到了四川成都避難。

而大唐王朝的皇親國戚,有跟隨李儇出逃的,有留在京城的,也有自己跑路的。當是時,人人自顧不暇,更遑論幫助別人了。

普聞禪師本來就是個淡泊名利不問政事之人,現在看到如此情形,便立即產生了出家之心。

於是普聞禪師立即剃掉頭髮,然後一個人悄悄的離開了京師,從此後,朝廷裏就沒人知道他的下落了。

至於普聞禪師浪跡江湖,最終是在何處出家受戒的,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了。

不知何年何月,普聞禪師來到了湖南瀏陽市石霜山參訪慶諸禪師。

兩人相談許久後,慶諸禪師嘆息着對普聞禪師道:“汝乘願力而來乃生帝王家,脫身從我,火中芙蓉也。”

看來,慶諸禪師對普聞禪師放棄帝王之尊從而出家修行,是非常佩服和讚許的呢。

對於普聞禪師來講,自己出家,並非在意那些虛名,而是要參禪悟道的。

所以,這天晚上,普聞禪師來到了慶諸禪師的方丈室。

見到慶諸禪師後,普聞禪師非常誠懇的對慶諸禪師道:“祖師別傳事,肯以相付乎?”

《金剛經》曰:“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金剛經》又曰:“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所以,就連我佛如來都既不承認自己有所說法,也不承認自己有所得法,那麼,我又能給你傳個什麼法呢?你又能從我這裏得個什麼法呢?

故此,慶諸禪師趕緊對普聞禪師道:“莫謗祖師。”

可是普聞禪師還是不能領會慶諸禪師之意,他繼續問道:“天下宗旨盛大,豈妄爲之邪?”

當是時,禪宗可謂一家獨大,並且各家宗師一個個開山說法聲勢喧天,弄得天下之僧人要是不參禪悟道,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僧人。

所以,禪宗有潙仰、臨濟、曹洞各派,並且還有許多的宗師弘法,他們難道也是無法可得無法可說嗎?難道他們都在妄說妄傳嗎?

對此,慶諸禪師對普聞禪師道:“是事實。”

禪宗的鼎盛和宗師們的弘法,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慶諸禪師一邊開示法不可得不可說,一邊又說禪宗弘法鼎盛宗師們說法如雲是事實。對此,普聞禪師就有點迷糊了。所以他望着慶諸禪師道:“師意如何?”

看到普聞禪師殷勤求解,慶諸禪師對他道:“待案山點頭,即向汝道。”

慶諸禪師的這個招數,前面也有禪師使用過。

龐蘊曾參問馬祖道一道:“大師,不與萬法爲侶者是什麼人?”馬祖道一道:“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龍牙居遁禪師也曾參問洞山良价禪師道:“如何是祖師意?”洞山良价道:“待洞水逆流即與汝說。”

所以,慶諸禪師的招數和馬祖道一以及洞山良价如出一轍,都是用不可能的事情來截斷學人的念頭,以期學人能在不可轉身處轉身,在不可思議處思議,從而當機立悟。

果然,普聞禪師一聽之下,不由得大悟禪宗玄旨。


普聞禪師在慶諸禪師手中拿過畢業證書後,便拜別了師父。

這一天,普聞禪師遊方到了福建邵武市城外,看見眼前的這座山林木茂盛清秀深幽,他不由得立即喜歡上了這裏。

於是普聞禪師趕緊找到當地人問道:“此山有修行人居住嗎?”

當地人回答道:“上面有一個苦行僧隱居其中修行。”

普聞禪師於是立即順着當地人指引的方向往山上而去。

可是山中既無人也無路,要在此山中找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幸好,山中遠處有煙飄起。有煙處,自然會有人的。於是普聞禪師望着煙起處穿林拔草而去。

經過一番跋涉,普聞禪師終於來到了煙起處,這裏果然有個苦行僧在此住山。

這個苦行僧想不到自己所居如此深林,竟然還有人循蹤而至。看來,此人也是一個有心修行之人啊。

所以這個苦行僧非常高興的對普聞禪師道:“你在這裏住山的話,一定會讓此山大放異彩的。”

說完後,這個苦行僧便把自己的草廬等物讓給了普聞禪師,然後作揖而去,不知所蹤。

就這樣,普聞禪師就在這裏居住了下來,渴了就飲泉水,餓了就找點野菜野果的充飢。

不知不覺間,普聞禪師就在山中居住了十多年。

這一天,普聞禪師正在草廬中端坐,忽地有個老人前來拜訪。

普聞禪師感到有點奇怪,這深山老林的,怎麼會有老人前來。於是普聞禪師問道:“老人家住那裏啊?到此有何求呢?”

這個老人道:“我就住在此山,有事相求於師父。我非人,乃龍也。因爲有次疲乏沒有按照上天的要求降雨,從而使得上天降下死罪,希望依仗師父的道力使我逃過此劫。”

普聞禪師道:“你有虧職守從而得罪於天帝,我又有什麼能力使你免除掉天帝所降之罪呢。不過,既然你已經找上門來了,你可變化一下再來。”

普聞禪師話音剛落,這個老人一下就不見了。

不過,這個老人雖不見了,但是普聞禪師坐榻旁卻莫名多了一條小蛇。並且這條小蛇慢慢的爬進了普聞禪師的僧衣袖中盤成一團,然後就一動不動了。

普聞禪師沒有理會這條蛇,繼續在坐榻上端坐着。

到了晚上,天色突變,隨即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至。接着閃電劃破蒼穹,巨雷一個接着一個的從天而降,使得整個山頭都在振動。

並且,不時有狂風吹進草屋來,不時有大雨像箭一樣的射到坐榻處來,不時有閃電裹挾着巨雷擊在坐榻旁。

但是任憑狂風四起大雨傾盆閃電奪目巨雷轟頂,普聞禪師依舊在坐榻上紋絲不動的端坐着,就好像自己的身邊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一樣。

風雨雷電就這樣整整折騰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早上,天空終於雲開雨散重見陽光了。

這時,一晚上都躲藏在普聞禪師衣袖中的那條小蛇也從袖中落地而去。

隨即就有一個老人從外面走進來流着淚對普聞禪師道:“要不是師父有如此修爲,我恐怕就會用我的血肉污穢此山了,我該如何報答師父的大恩呢?”

說完後,這個老人就在旁邊巖穴處引出了一股泉水。隨即老人對普聞禪師道:“師父這裏假以時日,一定會有很多參學之人的,人一多,取水就是個問題了,此泉可以作爲師父安衆之需。”

這股泉水後來越積越多,終於形成了一個大湖。因爲此湖爲龍所引,所以大家都把此湖稱之爲龍湖。

當地的老百姓聽聞此事後,都覺得自己的地盤上有如此高僧住山,實在是件幸事啊。

於是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就在普聞禪師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廟供普聞禪師弘法。

因爲寺廟旁邊有龍湖,所以大家就把這座寺廟稱爲龍湖寺。從此後,江湖中人也就以龍湖普聞來尊稱普聞禪師了。

龍湖寺建造好後,附近的信衆和江湖中參學之人,也就絡繹不絕的來到寺裏燒香拜佛參禪悟道了,龍湖寺也就逐漸在江湖中具有了一定的聲名。

在龍湖旁邊有祠廟,內有神靈居住,而且判人禍福極其靈驗。對於這種神靈,當地的老百姓自然是非常敬畏的。於是逢時過節之際,大家便宰殺牲口來到祠廟供養此神靈。

普聞禪師獲知後,便立即提着拄杖來到這個祠廟,然後對着祠廟中的神像道:“如果你能食素且持不殺戒的話,你可以與我爲鄰。不然的話,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那座山你不能去居住呢。”

說完後,普聞禪師就回寺裏去了。

當天晚上,本地許多人都夢見這個神靈告訴大家道:“山上的普聞禪師已經給我授戒了,從此後我就不喫葷腥之物了,你們要來祭拜我的話,就按照寺廟裏出家人的標準來祭拜我就行了。”

從此後,鄉民再來祭拜這個神靈的時候,都是拿着一些素食來祭拜他。而普聞禪師看到他再不殺生害命,也就和他相安無事了。

轉眼間,普聞禪師已經在山中居住三十年了。

這一天,普聞禪師預知自己要離開這個紅塵俗世了,於是命令主事僧敲鐘集衆。

當大家都來了後,普聞禪師在法座上跏趺而坐,然後對衆說偈道:“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個歇處。住山聚衆三十年,對人不欲輕分付。今日分明說似君,我斂目時齊聽取。”

說完後,普聞禪師便斂目安坐。

過了許久,下面的僧衆看到普聞禪師坐在那裏這麼久了,卻既不說話開示,也沒有任何的動作,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於是主事僧走過去輕輕的推了推普聞禪師的身體,這才發現普聞禪師已經圓寂了。

普聞禪師圓寂後,弟子們便在龍湖寺外建造墓塔安置了他。

朝廷也敕與普聞禪師“圓覺禪師”之諡號。

普聞禪師的圓寂時間,《禪林僧寶傳》和《五燈會元》等相關典籍都沒有記載。但是元朝寶洲覺岸禪師所著的《釋氏稽古略》中,卻明確的記載爲貞明四年,即公元918年。

並且《釋氏稽古略》還明確表示《五燈會元》所記載的普聞禪師圓寂於龍湖寺是錯誤的。此書記載普聞禪師敲鐘集衆後,告訴衆人自己將要到別處去,並且把寺院交付給聰、教二禪人。當普聞禪師說完偈後,便騎着老虎來到了信州開元寺。所以龍湖寺並沒有普聞禪師墓塔,只有跨虎庵基。

縱觀禪宗典籍之記載,一般情況都是越後出的典籍,其增刪更改處就越多。《禪林僧寶傳》《五燈會元》和《釋氏稽古略》三書相比,《禪林僧寶傳》和《五燈會元》不僅比《釋氏稽古略》早出,而且在江湖中《五燈會元》之影響最大,可信度最高。

所有本處也以《五燈會元》和《禪林僧寶傳》之記載爲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