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跡雙清·孫徵祿先生書法展暨藝術座談會在山東濟寧舉行

2月27日上午,心跡雙清·孫徵祿先生書法展暨藝術座談會在山東濟寧太白湖區運河美術館召開,並舉行了《孫徵祿藝術文獻簡編》首發式。

來自北京及濟寧的文化學者、藝術評論家、書畫家及孫先生弟子共30餘人參加了座談會,對孫徵祿書法藝術追溯與緬懷,紀念這位我們十分敬仰的藝壇高隱,書林逸士。

座談會由鄒城市文聯主席、文化學者李檣主持。

與會人員對孫先生身處逆境、苦心鑽研的治學精神以及他所達到的藝術高度,給予了高度評價。大家暢所欲言,發表了各自的意見與見解。孫徵祿先生一介布衣,一生清貧,心無旁騖,取得了讓許多全國學者、書法大家爲之傾倒的藝術成就。生前寂寞,去世後卻備受人們的懷念和尊崇,這是他人格精神和藝術魅力的感召,也是一位真學者、真藝術家應得的回報。

“孔孟之鄉”的濟寧,是漢碑的故鄉,儒家文化精神家園的心靈原鄉。孫徵祿先生的成功,有其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文化內因,與其自身不懈努力,學養豐厚,眼界高遠密不可分;更得益於這片文化沃土的滋養。他以一個民間藝術家,被當地視爲“無冕之王”。有學者甚至認爲,孫先生在山東,堪與蔣維崧、魏啓後兩先生並稱“山東三老”,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認同。

此次座談會,從不同側面總結了孫徵祿先生成功的內外部因素。先生身上秉持着傳統經典的藝術氣質,浸透着孔孟之鄉的文化精神,表現了一個書法大家的高貴品質,爲濟寧書壇增加了書法自信,更增添了建設濟寧文化強市的文化自信。

座談會上大家達成共識,推進建設孫徵祿藝術館,編撰《孫徵祿先生年譜》,蒐集、整理孫先生遺存的文獻資料與影像資料,彙總信息,掃描資料,爲進一步推進對孫徵祿先生的藝術研究打好基礎;同時,增加孫先生書法藝術的對外展覽與交流,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人蔘與“孫徵祿現象”的反思與研究;弘揚孫徵祿先生淡泊自甘、努力自強的藝術精神,學習他增進學識,豐富學養,融匯諸體,師古有變的成功經驗,並把它發揚光大,讓更多的後輩藝術家效法與借鑑。

孫徵祿簡介

孫徵祿(1945-2013),號隱翁、了音居士,齋號愚廬,山東濟寧人。自幼耕讀家訓,傳仁厚之風。及長,獨喜法書文墨,然爲家境貧寒所累,遂逐生計顛沛之苦。先後在濟寧印刷廠、制鏡廠和塑料四廠就職,皆爲稻粱謀。餘暇惟以研習書藝爲樂,曾得金石書畫大家朱復戡先生及書畫名家孫育孺先生教誨,於漢碑入手,上承先秦周籀古篆,下啓魏碑唐楷法書,旁兼漢簡章草晉行,心外無物,一日千里,勇猛精進。其書風“金石、書卷二氣俱佳,甚得史遷孤憤之風、《世說》風骨之韻及杜詩沉鬱之美!” 作品曾多次被國家級博物館和北大、清華、人大、南開收藏,並多次到海外展出,佳譽遠揚。因喜書大篆金文之古幽,而涉及前三代古文字,遂於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和古籍文獻學等多學科中浸淫日久,自成體系。其研習夏、商、周古文字,亦旁及古訓、文獻等多種學科,卻能深入簡出,蓋大而化之,呈腐朽神奇之妙;批點校勘《道德經》、《漢語大字典》《古璽彙編》廢寢忘食,於枯燥無味中獨享其樂,深得古文字之三昧,學術行文卻能獨闢蹊徑,給讀者以曲徑通幽之感,爲古文字學研究之獨創。數十年來,窮研篆籀,識古正訛,頗有所得。然從不以“學者”自居,仍自稱“布衣書者”。先生一生寒素,清淨不爭,不慕權貴;唯傾情翰墨,而一意孤行。篆隸草楷,自成面貌;點畫風神,不墮流俗,在書界素有“世外高隱”和“無冕書家”之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