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祥,你把原生家庭的痛苦 ,編成了你的翅膀,活成了你飛翔的模樣

昨日,因看背母劉秀祥的後續,我扯完了家裏的大半卷手紙。

許久未下雨的眼,怎是一個淚雨漣漣能夠形容。情緒感受一直波濤洶濤般持續,其中的辛酸滋味,只有經歷的人,才能夠更加懂得他的執着經歷背後,嚥下去的不僅僅是淚滴……

都說原生家庭對於人的一生影響都很大,心理學上還有句話叫做,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卻用一生在治癒童年。

在劉秀祥的身上,我們並未看到他幸運童年的影子,而他並未去治癒他的童年不幸,他卻用他的經歷闡敘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氣。

正是因爲他相信讀書可以改變他的命運,所以因爲相信相信的力量,他纔不斷創造屬於他生命的種種奇蹟。

反觀我們自己,或是周圍的許多人,尤其是對當下原生家庭創傷的熱議話題揪着不放,讓很多人拿着原生家庭的筐,裝進了自己所有的可能性力量。

不得不說,原生家庭的確是個很重要事實,但卻不是決定一個成年人何去何從的唯一決定性因素。

一個人的成長曆程,真的是複雜多變的。之所以強調原生家庭的重要,是希望每個孩子在早年多一些愛的照料,能夠抵禦外界自然的風雨,而不是在早年就經歷些不必要的來自父母的刻意的挫折教育。而劉秀祥所遭遇的,恰好也不是父母的刻意。

有人會說,畢竟像劉秀祥這樣早年經歷各種苦處,還能一往無前的人,還是在於很少數的。

包括我見過太多的人,抱怨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種種不便的處境,然後就地舔傷止步不前。有沒有想過自己還需要擔起自己成年人的那一部分應有的責任?

有時候不願放棄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傷害,其實還是在滿足着自己不想長大的心態。

像劉秀祥這麼清醒的向前,原生家庭的痛苦創傷已不是阻擋他的牆,反而還助力了他的飛翔。

無論是孝子還是優秀教師稱號的他,都不足以闡明他經歷的悲歡離合的人生。

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爲達到一件事情時的努力與執着。

四歲喪父,十一歲面臨着照顧瘋母和哥姐的離開,在原本即將到來的本應該在父母身邊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卻早早承擔起家庭的重責,還要忍受家庭支離破碎心靈上的折磨。

他是有愛且勇敢的,面對哥姐對困苦生活的退縮,他卻一點兒也不畏懼鄰居對母親的冷眼冷語,其實也包括對他的,儘管他在節目中沒有過多的述說。

他強調因家境的原因,遭到了一些孩子在放學的路上,朝他扔石子,母親奮力保護他的樣子時,悲慟的淚水從我肚子裏一湧而出,也許這就是有媽就有家的含義吧。

每一位母親都有本能保護自己孩子的願望,儘管他的媽媽病得那麼重了,而愛卻是出於一種本能。

他的漫長求學路上的各種打工履歷,也激勵着我們每個人要像他學習,爲了目標的實現,我們必須有具體的可操守的工作可實施,而不僅僅是陷於自我痛苦的情緒。

如果說他自強不息可以,說他自卑也行,只是他把自卑活成了他獨有的模樣。

他自卑自己的那一部分家庭處境,但卻不自卑自己的奮鬥毅力。自卑雖然是自己不如別人而陷入的一種悲觀情緒,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解釋爲,正是因爲我覺得可以和別人活得一樣,而現在沒有活成那樣,所以纔會有了負面情緒。

我想劉秀祥也一樣,正是因爲他覺得他可以擁有和別人一樣的享受生活的機會,他才爲自己找了個讀書可以出人頭地的理由,也許那是年幼的他唯一的希望。

爲了和別人一樣,他纔要抓住這個理由不放手,他把他的自卑,打盡現實的痛苦中去融合,鋪成屬於自己的出路。

如果有人說,他拒絕那麼多人的幫助,是自卑的。那我想說,他是何等的自尊自愛地與別人共處着。

儘管生活給他這麼多的磨鍊,都沒將他打倒,我想他那時也不需要“不平等”的資助着。外界的資助對一個未成年或是剛剛成年的孩子來說,可以暫時不讓他們娘倆兒那麼苦處的活着,他完全可以選擇去接受。但他依舊對“同情他、可憐他”的人,有着他自己對待上的執着。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些都在他的身上有個淋離盡致的展現。

對於常人來說,也許早就因貧困之苦,擾亂了自己的心志,讓自己就此沉輪下去了。而他卻表現出超凡的毅力。如果說,讓我非要有什麼偶像目標的話,他就是其中一個。

他展現了生命的強度競可以在如此的境遇下表現的堅韌不拔,他又拓寬了我對生命意義的另種解讀。

看到他說高考落榜經歷時,哽咽的說,別人可以有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而我不能。只因我是在用生命在考試。

在那一刻,我終於體驗到拼了命的做一件事的動力是何等的悲壯。同時我更能夠理解他第一次高考落榜時的短暫崩潰……

也許當生活所有的痛苦壓向他時,他仍舊可以堅持,只因爲他相信讀書可以改變他的命運。然而老天偏偏又給他重擊,彷彿又把讀書這條路堵死。

陷入黑暗中沒有光亮的劉秀祥,也許在無人開導下,會陷入大量鋪面而來的死亡焦慮。

就在這時,一句他日記裏“當你發現自己沒有鞋穿時,你競發現別人沒有腳”,又重新燃起了他生活的鬥志。

如果說命運和生活都對他不公,唯一對他公平的是,他一直對他自己有生生不息的意志,這就讓他可以抵禦所有來自外界的不公,還會對自己的愛可以始至不渝。

一個充滿悲憫之心的人,如果從痛苦中走過絕望,再走向光亮,他就不會輕易對別人的痛苦可以擱置一旁。

正是因爲某種感同身受的理解,纔會讓他助人之心發熱發亮。

他並沒因自己的困苦,阻礙他愛人的力量。在大學期間,對共拾垃圾的弟妹資助,足以證明他把困苦化成愛,同時也把別人的希望照亮。

雖然他在困苦時,拒絕了太多好心人的資助。反過來,當他可以有更多精力去愛人時,他卻盡他所能的去資助別人。我想頂天立地的男孩兒就是這般模樣吧!

記得我在大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經常去孤兒院去關愛那些小朋友,我認爲這比我優異的成績都值得炫耀,而和劉秀祥比來,我的經歷真是不值一提。

他把助人自愛堅持了這麼多年,一定是他熱愛的初衷使然。

他騎破摩托車踏遍的山路,我想比任何踏遍優美風景的旅途都值得去品味。

其實我更佩服他,爲了用心的育人,他不惜一次次揭開他過往生活經歷的傷疤,給自己的學生們和家長看。

流血的經歷,誰都不願一遍遍再提及,畢竟那裏不僅僅有痛苦、悲傷、壓抑、恐懼、……還有這些感受背後,無人能夠理解和抱持的焦慮。

他走過來了,還把自己的傷,編織成照亮孩子們未來希望的亮。如果把悲傷活成生活希望的另種模樣,我想悲傷也就不再停留在悲傷原有的模樣。

現在他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不就是一點點整合在療愈自己童年經歷的慾望嗎?

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大師,曾提出一個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在金字塔的最頂端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若想達到自我實現的需要,激發自己的熱情,表現自己最大的潛力,在劉秀祥身上,我看到了他爲望漠縣孩子們的教育,發揮着燃燭般的光芒。

他的演講,並不是爲了讓別人知道他的奮鬥史而成名,而是爲了能夠資助更多貧困的孩子。

一個人如果做事情能在格局上,做到不僅僅是爲了自己的話,那麼他心中的愛意是何等的川流不息。他一直應是我學習的榜樣,因爲有他的事蹟存在,我知道有個美麗的地方叫做望漠縣,這也是我想去到的遠方……

今天,是傳統民俗節日的二月二龍擡頭,中華上下五幹年的歷史,我們每個人都是龍之嬌子,而我們也要學習像劉秀祥一樣,不僅僅是在這一天擡頭,而是在今後的日子裏一直擡頭,做得頂天立地,去貢獻自己屬於中國龍的價值。

一個人因爲有了精神追求,纔不會變得迷茫空虛無意義,而我們真正想要去追求精神時,是需要淬鍊完原生家庭之苦,纔去真正成長嗎?

我想劉秀祥不僅給我帶來了,新的諸多生活意義上的思考,他還給我帶來了在困苦中活成自己奮鬥的現實模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