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你把原生家庭的痛苦 ,编成了你的翅膀,活成了你飞翔的模样

昨日,因看背母刘秀祥的后续,我扯完了家里的大半卷手纸。

许久未下雨的眼,怎是一个泪雨涟涟能够形容。情绪感受一直波涛汹涛般持续,其中的辛酸滋味,只有经历的人,才能够更加懂得他的执着经历背后,咽下去的不仅仅是泪滴……

都说原生家庭对于人的一生影响都很大,心理学上还有句话叫做,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用一生在治愈童年。

在刘秀祥的身上,我们并未看到他幸运童年的影子,而他并未去治愈他的童年不幸,他却用他的经历阐叙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气。

正是因为他相信读书可以改变他的命运,所以因为相信相信的力量,他才不断创造属于他生命的种种奇迹。

反观我们自己,或是周围的许多人,尤其是对当下原生家庭创伤的热议话题揪着不放,让很多人拿着原生家庭的筐,装进了自己所有的可能性力量。

不得不说,原生家庭的确是个很重要事实,但却不是决定一个成年人何去何从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真的是复杂多变的。之所以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是希望每个孩子在早年多一些爱的照料,能够抵御外界自然的风雨,而不是在早年就经历些不必要的来自父母的刻意的挫折教育。而刘秀祥所遭遇的,恰好也不是父母的刻意。

有人会说,毕竟像刘秀祥这样早年经历各种苦处,还能一往无前的人,还是在于很少数的。

包括我见过太多的人,抱怨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种种不便的处境,然后就地舔伤止步不前。有没有想过自己还需要担起自己成年人的那一部分应有的责任?

有时候不愿放弃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其实还是在满足着自己不想长大的心态。

像刘秀祥这么清醒的向前,原生家庭的痛苦创伤已不是阻挡他的墙,反而还助力了他的飞翔。

无论是孝子还是优秀教师称号的他,都不足以阐明他经历的悲欢离合的人生。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为达到一件事情时的努力与执着。

四岁丧父,十一岁面临着照顾疯母和哥姐的离开,在原本即将到来的本应该在父母身边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却早早承担起家庭的重责,还要忍受家庭支离破碎心灵上的折磨。

他是有爱且勇敢的,面对哥姐对困苦生活的退缩,他却一点儿也不畏惧邻居对母亲的冷眼冷语,其实也包括对他的,尽管他在节目中没有过多的述说。

他强调因家境的原因,遭到了一些孩子在放学的路上,朝他扔石子,母亲奋力保护他的样子时,悲恸的泪水从我肚子里一涌而出,也许这就是有妈就有家的含义吧。

每一位母亲都有本能保护自己孩子的愿望,尽管他的妈妈病得那么重了,而爱却是出于一种本能。

他的漫长求学路上的各种打工履历,也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要像他学习,为了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有具体的可操守的工作可实施,而不仅仅是陷于自我痛苦的情绪。

如果说他自强不息可以,说他自卑也行,只是他把自卑活成了他独有的模样。

他自卑自己的那一部分家庭处境,但却不自卑自己的奋斗毅力。自卑虽然是自己不如别人而陷入的一种悲观情绪,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解释为,正是因为我觉得可以和别人活得一样,而现在没有活成那样,所以才会有了负面情绪。

我想刘秀祥也一样,正是因为他觉得他可以拥有和别人一样的享受生活的机会,他才为自己找了个读书可以出人头地的理由,也许那是年幼的他唯一的希望。

为了和别人一样,他才要抓住这个理由不放手,他把他的自卑,打尽现实的痛苦中去融合,铺成属于自己的出路。

如果有人说,他拒绝那么多人的帮助,是自卑的。那我想说,他是何等的自尊自爱地与别人共处着。

尽管生活给他这么多的磨炼,都没将他打倒,我想他那时也不需要“不平等”的资助着。外界的资助对一个未成年或是刚刚成年的孩子来说,可以暂时不让他们娘俩儿那么苦处的活着,他完全可以选择去接受。但他依旧对“同情他、可怜他”的人,有着他自己对待上的执着。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都在他的身上有个淋离尽致的展现。

对于常人来说,也许早就因贫困之苦,扰乱了自己的心志,让自己就此沉轮下去了。而他却表现出超凡的毅力。如果说,让我非要有什么偶像目标的话,他就是其中一个。

他展现了生命的强度竞可以在如此的境遇下表现的坚韧不拔,他又拓宽了我对生命意义的另种解读。

看到他说高考落榜经历时,哽咽的说,别人可以有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而我不能。只因我是在用生命在考试。

在那一刻,我终于体验到拼了命的做一件事的动力是何等的悲壮。同时我更能够理解他第一次高考落榜时的短暂崩溃……

也许当生活所有的痛苦压向他时,他仍旧可以坚持,只因为他相信读书可以改变他的命运。然而老天偏偏又给他重击,仿佛又把读书这条路堵死。

陷入黑暗中没有光亮的刘秀祥,也许在无人开导下,会陷入大量铺面而来的死亡焦虑。

就在这时,一句他日记里“当你发现自己没有鞋穿时,你竞发现别人没有脚”,又重新燃起了他生活的斗志。

如果说命运和生活都对他不公,唯一对他公平的是,他一直对他自己有生生不息的意志,这就让他可以抵御所有来自外界的不公,还会对自己的爱可以始至不渝。

一个充满悲悯之心的人,如果从痛苦中走过绝望,再走向光亮,他就不会轻易对别人的痛苦可以搁置一旁。

正是因为某种感同身受的理解,才会让他助人之心发热发亮。

他并没因自己的困苦,阻碍他爱人的力量。在大学期间,对共拾垃圾的弟妹资助,足以证明他把困苦化成爱,同时也把别人的希望照亮。

虽然他在困苦时,拒绝了太多好心人的资助。反过来,当他可以有更多精力去爱人时,他却尽他所能的去资助别人。我想顶天立地的男孩儿就是这般模样吧!

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经常去孤儿院去关爱那些小朋友,我认为这比我优异的成绩都值得炫耀,而和刘秀祥比来,我的经历真是不值一提。

他把助人自爱坚持了这么多年,一定是他热爱的初衷使然。

他骑破摩托车踏遍的山路,我想比任何踏遍优美风景的旅途都值得去品味。

其实我更佩服他,为了用心的育人,他不惜一次次揭开他过往生活经历的伤疤,给自己的学生们和家长看。

流血的经历,谁都不愿一遍遍再提及,毕竟那里不仅仅有痛苦、悲伤、压抑、恐惧、……还有这些感受背后,无人能够理解和抱持的焦虑。

他走过来了,还把自己的伤,编织成照亮孩子们未来希望的亮。如果把悲伤活成生活希望的另种模样,我想悲伤也就不再停留在悲伤原有的模样。

现在他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不就是一点点整合在疗愈自己童年经历的欲望吗?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大师,曾提出一个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若想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自己的热情,表现自己最大的潜力,在刘秀祥身上,我看到了他为望漠县孩子们的教育,发挥着燃烛般的光芒。

他的演讲,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奋斗史而成名,而是为了能够资助更多贫困的孩子。

一个人如果做事情能在格局上,做到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话,那么他心中的爱意是何等的川流不息。他一直应是我学习的榜样,因为有他的事迹存在,我知道有个美丽的地方叫做望漠县,这也是我想去到的远方……

今天,是传统民俗节日的二月二龙擡头,中华上下五干年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是龙之娇子,而我们也要学习像刘秀祥一样,不仅仅是在这一天擡头,而是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擡头,做得顶天立地,去贡献自己属于中国龙的价值。

一个人因为有了精神追求,才不会变得迷茫空虚无意义,而我们真正想要去追求精神时,是需要淬炼完原生家庭之苦,才去真正成长吗?

我想刘秀祥不仅给我带来了,新的诸多生活意义上的思考,他还给我带来了在困苦中活成自己奋斗的现实模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