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46:在路上

这几天基本一直在路上。

所以,日更就很简单,没有实现原定目标不低于1000字。当然,如果静下心花时间来写,也是能达到要求的。

今天且汇集一下近几天朋友圈所发简单的所见、所思、所感,并略加添油加醋一下。

1、读《为何家会伤人》

从十堰到北京,十六个小时火车,加上候车时间,这本书读了一半。很多时候,坐火车读书非常好,读完一本书也是可以的,带上笔,边读还能边做笔记。不过最好带上两本书,带相对轻松的读物,可以换换口味。在火车上,我也读过学术类著作,真的蛮喜欢的。当然,与其他地方的乘客交流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曾经认识过一些朋友,现在还在联系,不过不多。

在我读完的章节里,有几章节特别喜欢,比如“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以及关于溺爱的,孩子网瘾的,都写得非常好,这本书家长和孩子都能可以读读。

2、自我反思

在通往天津的高铁上,阅读《怀念老石》,突然就有流泪的冲动。这几年在家乡,做了公益图书馆后,读书却不算精进,杂七杂八,好像很久没有认真读过乡建的著作了。今后得继续加强乡建理论学习了。读书不精进,一方面,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过多;另一方面,是有些自满了,以乡建相关著作为例,是觉得在乡建参加了一年学习,了解挺多了。以《老石文集》为例,以前读过,但没读完,纪念文集上下册,也没有读很多。而刘老石老师能够做出那么多事情,能够让这么多人持续纪念,他的文章,还应该多读,所谓常读常新,在乡建的行动与思考上,更需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方法。

3、礼让行人

北京天津,马路上车都不礼让行人,这方面还是大十堰好啊。

朋友评论如下:

赣州让人,黄石不让

杭州让,郑州不太让

关键点是不让就扣分罚款,西安是这样搞的,深圳去年开始这样搞,车也开始让人了。

我记得前几年去浙江丽水时,车已经在礼让行人,这可以说是我所知的走在前头的。

机动车是否应该礼让行人?城市管理者定下的制度,规则如何比较合理?行人是弱势群体吗?要不要礼让车辆?这一个小小的问题,里面有很多内容呢。

4、坐公交

在密云坐公交车,很有意思,车上很多乘客都认识,大家也比较认识司机,看他们随意唠嗑,逗笑,这才是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就像费孝通先生所言的“熟人社会”。最前面一位乘客大叔谈起追姑娘来头头是道,顺口溜出口,简直就像是说相声,司机师傅说您这都成专家了。一位师父说现在这大数据没治了,很容易被查,好像是关于驾车的。坐过很多次公交,但看到这样的情形,还是比较少。在家乡坐车,同村的人,也会热情的相互交流。那些在城市坐公交挤地铁的人,每个人都抱着手机,最多就是同行的朋友之间有些交流。有多少人,是会觉得孤独乏味的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