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的男神,是從奮鬥中樹立自己。

十四年前,23歲的張雪峯孤身來到北京,那時的他,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這裏一待就是14年,可能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在這裏買到價值1500萬元的房子。

不管他是不是考研名師,不管他的學歷究竟怎樣,不管他的言論曾經引起過多少爭議,不管他在教育培訓的路上還能奔馳多遠,褪去層層光環,他是個北漂,他身上承載着北漂年輕人的夢想。

當我們隻身漂泊來到北京,當我們懷揣夢想進入職場,當我們兩眼通紅面對着電腦,耳邊傳來工作羣裏各種各樣的提示音,我們似乎忘了,自己在北京沒有根!午夜夢迴,每當想起故鄉的親人,我們禁不住潸然淚下,泣不成聲。那時的我們,成百上千次想過放棄,最後卻依然堅強地選擇堅持。

10年前的我,經常勸身邊的年輕人,追夢、努力、堅持;10年後的我,只想對年輕人笑着說,隨心、堅定、不驚。

看到張雪峯離開北京到蘇州生活的消息,我忍不住找到任伯儒那一首《北京不是我的家》重聽了好多遍。“北京,北京,不是我們的家,我現在才知道沒票兒的人是最苦的呀……北京,北京,不是我們的家,我現在才知道勞動的人是最苦的呀……生活啊,好比那黑夜裏漫長的路,走過的人他不要說出來……”

發現了嗎?在鋪天蓋地對於這件事的報道中,唯獨張雪峯自己最是淡定。他只是表了個態,卻沒多說什麼話,這還是過去的他嗎?

鏡頭前的他,犀利、執拗、妙語連珠;生活中的他,少言、寡淡、癡迷運動。

有人說,他是因爲自己沒辦法落戶才選擇離開了北京;有人說,蘇州城的魅力太大,讓他放棄了北京。我不想去分析什麼原因,我寧願相信這個中年人經歷了足夠多的事,他看淡了、放下了、精神自由了。

我們跋山涉水、穿越紅塵,抵達的不是遠方,而是內心最初出發的地方。飽經的風霜、歷練的人事,都是生命裏溫柔的灌溉。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