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爲國家事業奉獻的專家們

如果不是聯想事件的持續發酵與爆發,那些默默爲國奉獻的專家的名字,沒有幾個人會知道。就像倪光南院士一樣,倪光南教授爲了國家的利益,放棄了在國外的優渥條件,依然選擇回國,胸懷國家,敢於擔當,在聯想的發展過程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還有竺乃剛教授,爲聯想的“聯想式漢字系統”的研究,貢獻出自己傑出的智慧......就這樣一大批的專家教授,在爲我們的國家的科技研究奉獻出了畢生的經歷。

頭條上的朋友告訴我,在聯想事件爆發的過程中,一直被我們提及的倪光南院士,算是事件的主要“演員”了。爲他站臺的司馬南老師說的很清楚了,張捷教授也是輜重分析了倪光南院士在聯想的建立及股改過程中的作用,專家對與倪光南院士的勞動付出,與股改後的投入回報率表示憤憤不平,更有對聯想集團的做法深表痛恨,不在局中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了解的那麼深刻,只有當事人或者像張捷那樣,也在中科院工作過,又瞭解其中的道道,才能又更多的發言權。

大家都瞭解倪光南院士,對於竺乃剛肯定不會熟悉,他也是聯想創業時候到功臣,聯想創業初期“竺廼剛所在的第六研究室輸入組,從60年代末開始致力於讓機器直接識別字母,歷時5年完成了這項研究, 而此時,倪光南所在的第六研究室顯示組,已經在這方面邁出了第一步。早在1968年,他們就開始研製中國第一臺漢字顯示器,當時只能顯示64種漢字。1970年,顯示組又開發了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光筆顯示器,光筆可以在顯示器的屏幕上畫圖,也可以在屏幕上指點圖形和文字。 這兩項重要的成果,恰好構成了漢字信息處理的基石,1974年計算所漢字信息處理課題組成立之時,主要成員正是來自這兩個小組。 竺廼剛是課題研究的主持人,負責設計新項目的整體結構,倪光南作爲骨幹力量之一,成爲線路的主要設計者,兩人配合不失默契。而這兩位天生的發明家所碰撞出的最耀眼的火花,就是“聯想式漢字輸入法”。因爲當一個組織多年以後出名,它背後的無名的英雄咩有幾個人知曉,如果不是聯想事件的聯繫發酵,與相關事件、人物的揭露,很多人是不會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裏,也正是對於專家們的“抱打不平”,纔有了網絡上的“炮轟”聯想,“炮轟”楊柳。至於媒體“大戰”,也是圍繞聯想一系列的事件展開的揭露與討論,這是聯想成功了,成功人士拿了非常高的俸祿,惹得全國的“憤青”們的吐槽成河。現在大家在網絡上討論,已經不站在剛開始司馬南老師的靈魂七問了,已經掀起了國人對聯想及相關人員的股改、“違法”、“貪污”......等一系列的“圍剿”運動。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爲國奉獻的精英,更要善待那些爲國家奉獻的專家們,不僅要從生活、住房、家屬安置、福利待遇、醫療等給予關心,其他的該有也要落實到位。如果真的像聯想改制初期那樣,專家教授應得的股改份子,也不能不給予兌現,哪些該有,哪些不該有,讓原先的部門解釋清楚。現如今那些退了休的“高官”們的優厚“俸祿”,到底該不該拿,是拿多了,還是拿少了,應該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來說明,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是,我們也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致敬那些爲了國家的利益,奉獻自己畢生精力的專家、院士們,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纔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我們的國家世界科技的競爭上,也有了不可超越的底氣和籌碼。要有敢爲天下先的朝氣和魄力,就得不拘一格降人才,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國家的口號明確指出,科技是一一生產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家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那些無數的專家教授,爲時代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纔有了我們今天在世界大舞臺上的“地位”。致敬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們,正是他們不斷將創新與實際結合,我們的科技成果纔會如此耀眼,我們的未來纔有無限可能,我們在科技的階梯上方可不斷的突破。

廖良明  書于山東聊城(圖片來自網絡)

2021年12月7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