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典故長知識:典故里面有乾坤(一)周公吐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典故就是中華歷史文化中珍珠,它是漢語中的精萃。典故,在《辭海》中的解釋是典制和掌故,說白了就是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學習中華典故,不但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啓迪智慧,還可以掌握安身立命的方法。因爲一個典故,它可以是一段歷史故事,可以讓人明白某項事件,可以認識一位歷史偉人。可以說,中國的典故就是就是一部含蓋了興國治世、爲政識一人、經營謀略、爲人處世、修身養性知識大全,它就是一部自然、歷史、語言、哲學、文藝、社會、人生、倫理等多學科的百科全書。

我是從一個典故,即“周公吐哺”的學習,引起了對典故學習的興趣。今日起願意與簡友一起學習中華典故,一同瞭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周公吐哺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爲上公,故稱周公。周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把他封到了曲阜,所以人們又稱他爲魯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爲“元聖”和儒學先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原文節選如下: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譯文:於是終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髮,喫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這個典故的含義就是讚賞周公,“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表示其,周公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爲招攬天下英才而操心忙碌!

常見到的一句話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出自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其原文如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我願如周公般禮賢下士,願天下英傑真心歸順於我。)

現在看到的《周公解夢》,就是指的這個周公。因周公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武王去世後周公攝政,輔佐武王的兒子治理天下,但從未有篡權的想法。人們崇拜周公的偉績,認爲周公無所不能,做了夢周公也可解,所以有周公解夢一說。

還有一說是孔子曾頻頻夢見周公,他以“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後來,周公被後人直接與夢聯繫起來,夢就成爲“周公之夢”。因此,周公解夢中的周公,即是周公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