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里面有乾坤(二)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出自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原文爲:“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其意思是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意思是越王勾踐返回越國後,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裏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視爲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的故事,是發生在春秋時期長江下游東南地區的吳越兩國爭霸的一段歷史。

公元前493年吳王夫差領兵攻打越國,越王勾踐大敗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爲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裏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着馬;吳王生病時,他在牀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就把勾踐夫婦釋放了。越王勾踐在吳國呆了三年,忍辱負重,於公元前491年回到了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三年的恥辱。爲了不忘三年前被圍困會稽山上的奇恥大辱,把國都遷到會稽。他怕自己貪圖安逸,消磨報仇雪恨的意志,特意給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屋裏吊一顆苦膽,喫飯的時候要品嚐一下,爲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除此之外,他還親自下田耕種,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爲的是增加國家的財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爲了不使吳王夫差起疑心,勾踐仍舊經常派使者到吳國去朝見進貢,且貢品有增無減。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公元前482年越王趁吳王夫差和晉、魯等國諸侯到黃池(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南)會盟之機,勾踐帥兵五萬一舉攻下了吳國都城,活捉吳國太子。後吳王夫差向越王勾踐求和,續退兵了。又過四年,越王勾踐再次發兵攻打吳國,吳軍大敗,吳王夫差被圍困在陽山(今江蘇省吳縣西)自殺。後來,越國又乘勝進軍中原,越王勾踐成了春秋末期的最後一個霸主。

這個故事簡短地說,吳王夫差在打敗越國之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沉醉於安逸的生活,放鬆了對越國的警惕,結果被越國給滅了。而越王勾踐在戰敗之後,艱苦奮鬥,發憤圖強,終於滅掉了吳國,並且進而稱霸中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失敗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無論何時失敗對於我們都是沉痛的,悲傷的。但是在沉痛中,我們不能沉淪,不能自暴自棄。要心懷大志,暗自充實自己鍛鍊自己。只要心中有信念,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苦盡甘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