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內容創作者成功祕籍】爲什麼要保持垂直化?多元化人設的利弊分析

如果一本小說裏的主角性格總是變來變去的,一會兒膽大,一會兒膽小,一會兒是暖男,一會兒是高冷男,你感覺如何?

從讀者、聽衆或粉絲的角度,多元化的人設並不可取,因爲它會影響他們對你的定義。雖然“貼標籤”對你不太友好,但對你的客戶卻很重要。因此,患者無法接受自己的主治醫師是個馬大哈,學生和家長也不喜歡老師去跳勁爆的舞蹈,就是這個原因。

然而,對我們自己來說,我們是多元面向的,不可能只呈現某類人所期待的刻板樣子。尤其是網絡內容創業者,因爲創作上的自由,所以更不願意被“垂直化”所拘束,而是隨心所欲地創作作品,並呈現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人設。

我自己也走過一段彎路,可能是骨子裏有雙子座的喜新厭舊情結,所以寫作上風格多變,題材繁多,有寫星座的,也有寫管理學的,還有寫作經驗分享,甚至還有減肥美妝的。我覺得這是盡情呈現真實的自己,卻沒想到粉絲未必買賬。

說白了,粉絲會關注你,就是因爲你的某一個面向。喜歡讀你小說的粉絲,可能無法接受你是個在視頻裏喜歡跳豔舞的大美女;喜歡看星座文章的讀者,也無法接受作者竟然是個喜歡逛古董店和博物館的中年大叔(大寫星座的都是小美女居多吧);看憨豆視頻的觀衆,無論如何都不會把他與博士劃等號,可人家真的是個學霸。

垂直化的背後,就是統一的人設,如此纔會培養起粉絲的忠誠度,平臺也能持續地爲你這個人設導流。否則,粉絲與平臺都會判定你是“雜家”。雜家,當然是很難提拔起來的。

不過,多元化人設並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它最大的好處是:你可以開拓多個細分市場,而不會因爲過度垂直化而遭受系統性風險,這就如同多元投資的公司,東邊不亮西邊亮,不至於因爲某個主業不景氣而餓死。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多元化人設的尺度呢?如何既能讓作品垂直化,又能表現出我們自己的多樣才華呢?


1、有什麼樣的渠道,就出什麼樣的作品。

我們通常是先有作品,再找渠道。比如,你寫了一本小說,就考慮該去哪個小說網站發表。不過,這種做法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不會爲渠道或平臺量身定做自己的作品,而是爲自己的作品找平臺配合。最終,平臺不滿意你的作品,不給推薦,你呢,也對平臺不滿,以爲是人家故意刁難你。

其實,你應該先問一下自己:這個平臺是做什麼的?它需要什麼樣的作品?

平臺就像女朋友,你不能給她送上她喜歡的禮物,就別怪人家不理你!

比如,喜馬拉雅平臺,喜歡的作品是有聲小說,而且以內容精彩的懸疑推理小說爲主,你就應該定製這類小說,而不是把什麼詩歌散文發在上面。抖音喜歡的是有趣的歌舞、小段子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短視頻,你就別把幾十分鐘的講座搬到上面。簡書喜歡的是內容創作者關於創作的技巧分享與心得,你就別把那些光喊口號的雞湯文發上去!

找到平臺的“最愛”,爲她量身定做某種類型的作品,一直做下去,這就是垂直化。


2、某個平臺,只做某個單一領域的垂直化產品。

比如,我在百家號,就只寫星座類的內容。當然,體裁可以是文章、圖片、視頻,但所有的表現形式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星座。

當然,你可能認爲百家號挺好,爲何不發其他內容的呢?反正都一樣賺錢!

打住這個念頭吧,我也曾經這樣想,這樣做過,但是,問題是:如果你寫了其他內容的文章,系統就會減少推薦。雖然系統可以根據你以後的發文,重新調整推薦指數,但除非你徹底放棄以前的領域,並在新領域垂直下去,否則,頻繁變化寫作話題,只會降低推薦指數。


3、與其在一個平臺發不同的內容,不如在多個平臺分發不同的作品。

以我自己的例子,我既寫星座文章,也寫管理類文章,還寫小說,甚至講課,製作生活類小視頻。那麼,這麼多的才藝,就白白放棄嗎?或者,只能犧牲掉一部分,只做某類嗎?心痛啊!

其實,你完全可以有另一種選擇。這就是—保持多元化,但要多渠道、多平臺,分門別類地分發。

比如,星座類的,我就只發在百家號與公衆號;管理類的,我就只發在知乎上;寫作經驗交流,只發簡書;小說類,文字的小說只發豆瓣讀書,有聲書只發喜馬拉雅;生活類視頻,只發抖音;知識與旅遊類視頻,只發西瓜視頻。

如此一來,你就可以產出無數個分身,在不同平臺與渠道里,你都是不同的面相。你的粉絲不知道你還有其他技能與人設,但他們會因爲你固定的面相而留下來。

有人或許會問:可是,這不是有點虧了?有的平臺流量這麼大,我有那麼多內容,爲啥不一起發佈呢?好吧,對這個問題,我們後面來講。


4、保留1-3個綜合性平臺。

除了垂直化的平臺,你可以給自己保留某個綜合性平臺。在這裏,你可以隨心所欲,但代價是—你也別對流量與推薦抱太大期望。

舉我自己的例子,我有三個綜合平臺。

第一,喜馬拉雅。上面既有我的有聲小說,也有我的管理類講課音頻,還有管理學與星座文章,真是五花八門。

第二,簡書。收錄了我各類文章與小說集。

第三,頭條號。有星座文,管理文、寫作技巧文、旅遊視頻、個人生活小視頻、各類知識問答等,簡直就是一個雜貨鋪!

保留綜合平臺的目的,主要是因爲這三個平臺的包容度比較大,且都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說:這三個平臺不是以作者來分類,而是以作品來分類,只要你的作品好,不管你以前是寫啥的,也不管你主要的粉絲是看啥的,你一樣可以獲得推薦。每一次發表,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新人與老人一律平等,粉絲少與粉絲多也沒區別。不過,大多數的平臺,還做不到這一點。因爲,大多數平臺不是去中心,而是培養中心主義,他們需要塑造一個“專業人士”而不是一個雜家。

保留幾個“去中心化”的平臺,將你所有的作品都在上面展示出來,這其實就是平衡你自己多元面相與內容“垂直化”之間的矛盾。這樣一來,你即可以在對應的平臺保持自己“專家”的形象,也能有幾個讓你充分展現自己多元化人設的舞臺。你即可以通過垂直化的策略讓自己升到頭部,又能分散投資,避免因爲某個領域崩盤而導致滿盤皆輸的惡果!

怎麼樣,這招你學會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