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科学创业》总结了 5点启发,求生存,谋发展

本文分享《科学创业》读后感,3000 多字,5 点启发,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人说我不是公司 CEO,也不会去创业,我看这本书有用吗?

请往下看。

公司与个人,类似于经济学上宏观与微观。

道理一致,行为轨迹类似。

01 企业家的三大职责

书中第一章重点说到了企业家的三大职责分别对应识别机会,整合资源,承担风险。

那我们再思考什么是机会,什么是资源,风险如何承担?

机会来源于高质量的信息源

机会是能给你带来收益的人,时间点和事儿。

走出去,看世界,多和别人交流,再反观自己,机会就会出来。

机会来源于信息,准确的说是对信息的解读。

所以说,你也发现了,想获取更多的机会,就要优化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

视频号是我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

我是如何接触到视频号的?

起初会关注一些行业微信订阅号作为信息渠道,

了解到知识星球这块知识付费产品,

尝试加推荐的免费和付费的星球,其中有讨论到视频号,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念之间,开始投入精力和时间。

现在想想,这是我个人在 2020 年的一个关键决策。

资源是有实际意义的关系存量

资源来源于你的经历,与周围人的给予和联系。统称为有实际意义的关系。

我把整合资源理解为资源的系统化梳理,资产化的过程。

怎么样识别机会,怎么样整合资源或许是与优秀的人交流提问的一个技巧

02 验证性思维

书中提到了验证性思维的概念,如下图所示,区别于之前的高层提出决策,基层直接执行的模式。

假设一个项目有两个核心角色,公司高层负责决策和服务生产,需求方用户负责交付验收和服务消费。

在高层生产侧,有需求的不确定性,也有所在行业的潜在影响,跟风或者被迫。

在需求用户侧,从用户角度出发的问题大部分都是不确定的。用户很难描述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而当自己真正用到好的产品时才能敏锐地感知到。

你问他需要这个功能吗?需要,

付费吗?

不付费

为什么?

不是真正的迫切紧急需求

稀释不确定性带来风险

在我看来这种模式是一种稀释不确定性带来风险的方式,

归根结底是现在的综合环境使得干系方在做决策之前,也不知道正确与否,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验证性思维是一种让那客户真正的参与进来的思维方式。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设定一些关键节点,里程碑。

书中说到这一点时,用词也很有讲究

把关键决策换成了关键假设

关键决策的特点

首先第一个,关键决策的影响深远。

其次是机会和可逆成本巨大 ,也就是决定了不轻易改变。

质量共建和共同参与

在里程碑阶段,客户或者需求方,就可以参与进来做验证,交付质量的共建,甚至是质量验收。

在互联网软件开发细分领域里,

有这么一个观点

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

心血结晶这样的结果经常是,不能真正解决客户的需求,想当然和太天真。

闭环思维

闭环思维是我去年在视频号上真正学到的,可以直接赋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互联网研发体系里,有一个词叫做生命周期,通常在说编程对象的创建和销毁全过程。

程序员在学习一门开发语言时,第一步是输出 Hello Word,之后就是研究对象(专业术语)的生命周期。

什么时候创建,什么时候执行,什么时候销毁。

最近思考到的点,

生命周期和闭环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

开始到结束都能落地到具体的干系方。

  • 1 如果提供一个服务,真正的需求方是谁,如何满足,满足到哪个阶段。

  • 2 技术功能的实现,业务域的边界,数据的来源,流转,最终归处在哪里。

分别涉及到哪几个业务系统。

这么一想,很多事情可以更清晰,更深刻。

回顾过去设计一些产品的时候,总是想当然的设定一些约束。

外人无法理解的骚操作。

比如说

  • 1 数据初始化有研发完成,不给业务方使用留入口。

  • 2 一个合作方公司下的用户,只能设定一个用户管理员。

第一种,很显然,功能没有形成业务闭环,后续的需求变动,源源不断的需要产品研发支持。维护和沟通成本巨大。

第二种,想当然的设定一些业务规则。

研发(程序开发者)无法也不能控制业务模式。

谁先谁后一定要有数,老话说,技术为业务服务。

某几个功能很难形成闭环,需要某一条或者几条产品线维度,才能真正形成产品闭环。

技术层面的闭环,产品层面的闭环,再有市场闭环,商业闭环。

层层叠加。

03 个人品牌和个人品类相辅相成

个人品牌是一个很火的概念,各种知识付费课程以个人品牌做文章。

个人品牌需要借助个人品类发挥作用

《定位》中提到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品类

为了在容量有限的消费者心智中占据品类,品牌最好的差异化就是成为第一,

做品类领导者或开创者,销量遥遥领先,

其次分化品类,做到细分品类的唯一,即细分品类的第一,或是成为品类第一的对立者。

总结下来就是

找机会做第一

04 理解市场

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以外卖的交易场景为例,之前有一篇文章说到外卖骑手被系统各种压榨,包括配送时间,评价等。稍有不慎,跑一单就相当于白跑了。

思考

当商家,外卖骑手,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影响时,会优先照顾哪一方的利益?

从商业的角度,也就是从生意的角度。

在整个交易结构中,商家,外卖骑手属于供应链,消费者才是真正收费服务对象。

所有的收益来源是消费者,所以当然消费者为上。

几年前有一个很好的同事,要从北京回深圳发展。 我们聊到了周末单休和双休的话题。 在北京,周末双休最起码是一个共识,而在深圳单休是一个普遍共识。

他给出的观点是,你不愿意周六上班工作,自然有大批人愿意周六上班。

很显然在外卖这条生意线上,外卖和骑手就是铁打的营盘上流水的兵。

和无数的被社会化自由竞争分化到企业的螺丝钉一样。

商业模式画布这张图,引导我们思考

作为个人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能力,

所处的组织和公司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能力

中长视频适合教育用户

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我们有一款产品要上线进行推广,需要发产品介绍,市场 PR。

文字版 1 万字,核心服务内容 5 类

你会选择哪几个媒介,请选择

1 公众号图文介绍

2 一组海报

3 1 分钟内的短视频

4 30 分钟内的短视频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能耐心看完公众号图文介绍文章了,海报的承载内容有限。短视频时间端,难免将不透,不解渴。

30 分钟内的短视频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冲击力,节奏,知识和有趣性综合叠加。

05 用创业的思维工作

我前几天发了一个朋友圈

你的工作是创业还是打工,你是导演还是演员?

创业有风险,无论能力还是资源,真正走上创业的毕竟是少数。

绝大多数人,最实际的方式,用创业的思维工作,为自己赋能。

以上是我最赞赏和践行的答案。

长期来看,会收获更多的选择权。

总结

梳理这篇文章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 ,企业家(个人)三个关键任务识别机会,整合资源,承担风险。

第二,关键假设优化关键决策

第三,个人品牌和个人品类相辅相成。找机会做第一就是创建品类的过程。

第四,理解商业,市场,理解媒介,每一种媒介都有适合的场景

第五,无论打工创业都需要用创业的思维工作,为自己赋能

以上几点,值得不停的琢磨和思考。

创业也是求发展,求生存的探索。我们不要经验主义,要客观科学。

经验主义追求简洁、抽象、普世

科学追求复杂、多元、多条件限制的结论

杀认知,玩命读书会

以上 是杀认知,玩命读书会第三篇分享。【玩命读书会】以玩命读书为主线。

通过深度阅读一年至少26本书,输出输入。缓慢提高个人的认知,表达,销售,能量

一切都是认知,一切都是感觉。邀请你一起加入。

我是王明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

座标北京,从事互联网软件开发工作。

10 年互联网技术人,主理《图南日晟》这个品牌,寓意越来越好。

期待认识优秀的你,线上业务软件产品方案需求,欢迎和我聊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