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義|第三十品 一合相理分

本文是從楊寧老師開示的《金剛經》講義視頻裏整理出。



原文: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問須菩提:“須菩提,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將三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你認爲怎樣呢?這些微塵的數目是不是很多?”


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世尊。爲什麼這樣說?假若這些微塵有一個真實存在的本性,佛就不會說這些微塵衆數目衆多了。爲什麼呢?佛說的微塵衆並沒有一個微塵衆的實體,是假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沒有一個真實的實體存在,只是隨順世俗,假名世界。爲什麼這樣說呢?假如世界實有,那就是衆多現象聚合而成的一個統一體,如來說,衆多現象聚合而成,也並無一個真實存在的本體,所以合相只是稱名爲合相。”


佛陀說:“須菩提,衆多現象聚合而成一個統一體是不可言說的,但一般人在其中執着分別。”


這一品中佛與須菩提的問題在第十三品中也提到過,原文是:“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有微塵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在第十三品中,如來曾對弟子眼下關注的問題中,將視角拉向微塵一樣多的廣闊浩瀚的三千大千世界。告訴弟子們,小到一粒微塵,大到三千大千世界都只是假名,無實質的東西,令弟子們了悟如來說的「諸法虛妄,不被境轉,不必相迷」。


在這一品,佛同樣用微塵衆世界來作比喻,但這次《金剛經》已對無我、無人、無衆生、諸相虛妄、不生不動、不滅不異等見地在與須菩提的問答中,經過了不斷的剖析,現在弟子們已站在「如來無定相」的認知上。但既然萬物無我,又無定向,又不是虛空,簡單的否定或拋棄,那在認知上,如來自性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任一相,或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爲破弟子在這個認知中對相的執着,佛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是微塵衆寧爲多不?”如來在此以微塵衆來比喻衆生還在執着時,自性中顯現出來的假相像三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那樣多。如果我們執着其實有,這些假相就會導引我們進入無量無邊的生滅輪迴了。


在此處,有人可能不太明白如來的這個比喻,這是在修證佛法中,當一位行者在了悟如來無定向,色空不二時,意境中很容易出現的一個錯誤認知。如來是宇宙一切相,而我們每個人本性都是如來,那我們本質上是宇宙任一相,這個見地沒錯,但如果行者是站在着相的基點上這樣說就毫無意義了。我們自性可以是宇宙的任一相,任一緣起,但萬法無生,本性空,這即是佛學中的「緣起性空」思想,如來不着一相實有,但也不會否定一切,或住在虛空不起用。


佛講到此處,弟子們已不是一個聞法者,弟子們也已安住在如來真空之境中,尤其是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在如來真空中像微塵衆那樣多的心相就是宇宙,就是世界。在此,心與物已是一元,微塵衆即是指衆生自性心相,也是指無量無邊的物質世界,即指萬法,所有這些都不是實有的。


在此,我們借用現代科學,來談談佛說的這個心物一元的世界。


現代科學常把物質分解,認爲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而原子由電子,中子和質子組成。再後來又發現中子和質子可以分解成更微小的東西——夸克。所以實驗室證實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單個的夸克卻找不到,粒子學家們對此的最終解釋是:夸克是極不穩定的,壽命極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縛態內穩定存在,而不能單個存在。如果這樣,意味着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我們看不到,那物質也是虛妄不實的。


20世紀後期,科學界又提出了弦論,弦論的觀點認爲自然界中的基本單元,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來像粒子,實際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維弦的不同震動模式,我們姑且將它起個名字叫宇宙弦。每一種震動模式都對應有特殊的共振頻率和波長,而不同頻率的震動對應於不同的質量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動模式或振動激發態。


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組成的大海,那麼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不斷產生,瞬息湮滅。我們現實的物質世界,其實就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壯麗的交響樂。這似乎與物質的對立面——意識——有一些相同了,與佛法中的心物一元的觀點相吻合。物理學發展到了弦論,宇宙的萬有都已自性本空,物質並非是客觀實在,於是20世紀自然科學發展中,用關係實在來取代絕對的物質實體,即主張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物質構成的實體,而是多種潛在因素緣起顯現的結果,每一存在者都以它物爲根據,是一系列潛在因素結合生成的現象,實在和存在被限定在一組本質上不可分離的關係結構中。科學當中講的關係實論與佛法中的緣起說,因果說有共通之處。


因爲現在大家生活在一個科學發達的時代,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科學的論據比佛法更有說服力,故我摘錄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寫的《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一文的資料(完整的原文可以在網上查找)。在這些資料中,我們看到科學家在實驗室推導出了宇宙萬法,並非實有,而是一種關係的顯現,與兩千六百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證得的結果竟然不謀而合。佛陀告訴我們,宇宙萬法緣起性空,而在人世界,佛也談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我們回到原文,在此品的最後幾句,如來說:“如果世界實有,即是一合相。”(一合相的意思是無數相總和在一起。)但佛又說:“這個假名一合相,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着其事。”這個佛在經文中提到的不可說的一合世界,即指緣起性空。


萬法因緣具足而生,每種緣又本性空,只是假名,這就是我們眼中的世界,我們執着的人生,這個世界的一切由無量無邊的種種泡沫堆砌,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不斷的生滅,變異,無法知道最終結果,也不會有目標方向,只有互相作用的因果不爽,因指向果,這就是方向。而這個因,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因,萬物的因互相在起作用,故在不同的時空,相同的因也示現不同的果。


佛說,這個一合相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婪這個聚沫般因因果果的世界,認爲其實有,糾結其中的生滅、變異、得失。




下一品: 

第卅一品 知見不生分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