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義|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本文是從楊寧老師開示的《金剛經》講義視頻裏整理出。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原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佈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說:“須菩提,假使有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須彌山集聚在一起那麼多的七寶,有人拿來用作佈施,如果再有人於這部經,甚至只是其中的一個四句偈頌,能受持讀誦,爲他人解說,此種功德與前者相比,前者還不如後者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乃至根本無法用算術數字來做比喻。

這一品是佛在讚歎此經義所蘊含的功德,希望受持讀誦此經的人能重視此經,重視般若智慧。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原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衆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說:“須菩提,你認爲怎樣呢?你們不要以爲如來有這樣的想法,我應當度脫衆生。不要這樣想,爲什麼呢?其實並無有衆生是如來度的,假如有一位衆生是一位如來變成佛的,如來即有我人衆生壽者相。須菩提,如來說有我,並非真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而凡夫之人以爲實有我存在。須菩提,如來說凡夫。也並非真有一個真實不變的凡夫存在,只是隨順世俗,假名稱凡夫罷了。”


這一品佛陀與須菩提的問答模式,與第二十一品是一樣的。第二十一品的原文是:“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這一品的原文是:“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


在《金剛經》的開篇,佛陀與須菩提已探討過這個問題,佛告訴弟子要發願普度三界六道衆生,要有「實無衆生可度」的見地,否則即着我、人、衆生、壽者相。現在佛重提這個問題,告訴弟子:在如來真空之境中,不生一念,當度衆生。爲什麼呢?因爲在如來真空中,並無衆生需如來度,在如來果位看衆生,衆生輪迴顛倒,如幻化假有,本質與佛並無不同,萬法也如是。故佛說,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若有衆生如來度,如來則有我人衆生壽者,也就不名爲如來了。


《金剛經》從第十七品以後,雖然所有的問題與前面所講的十幾品中,似乎是重複的,但所破弟子的執着重點不同,當弟子們心中層層障礙破除,空明的心境現前時,如來又不斷闡述果位境界。我們應該知道,我們雖然在顛倒夢想中,但整個佛法修證應依止佛果位的見地來破我們的無明,雖然站在最究竟的意義上,果位、道位並無不同,衆生本質就是佛,心、佛、衆生本無差別,但我們卻不知道這個道理,也無法從中真實受用。


佛現在不斷開示如來真空境界,讓我們認清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即是心最圓滿無憾的歸宿。了知一分佛果位的境界,無明就會破一分。在整個佛法修證的過程中,應將如來真空境界中的見地作爲修證的依止與地基,在此基礎上才能迴歸。不能修證佛法,而在心性認知上還依止人類世俗的理論、見地,否則,即使你修了八萬四千法門,也無法迴歸生命的源頭,無法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在這一品中,佛說,如來真空中無一念:我當做衆生。是因爲真空之境中沒有衆生,衆生本質上與佛不二。接着佛又講:“如來說有我,並非真有一個自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


聞聽到這幾句開示,我想起佛教史上著名的釋迦牟尼佛出生的場景:佛陀從母親的右肋出,大地震動,龍天灑水散花,供賀供養。此時,只見佛陀步行七步,步步腳底生蓮,然後用手指天上地下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們先不去探討這個境界,人類能否看到。但這個境界確實是佛學中大小乘行者公認的境界,沒有任何爭議。


有剛修行的朋友問我,佛法不是講無我嗎,怎麼佛剛生下來就說“我天上天下獨尊”呢?


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來了解如來的真空境界,而且這個「真空」是我們每個人的本來,每個人的自性,我們現在示現在這個三維度的肉體,只是一個因緣具足的假象,我們的剎那不停變換的意識,只是一個假心。當我們了知真理後,這個假象假心再也無法迷惑我們,即是如來的真空之境。


故佛說的「唯我獨尊」的那個「我」,你也有,每一位衆生都有,只因衆生在顛倒妄想中不能見。如果衆生執着這個假象假心,只能隨它的變異生滅而輪迴。因對他的執着、痛苦,煩惱永無止境,假象假心,怎麼能爲你帶來安心永恆的幸福與快樂呢?


所以佛說:“如來說有我,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

但佛接着說:“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


因爲如來站在果位上言說,而真空境界本無言說。語言是有缺陷的,無法說出如來第一義諦,所以如來每說一句話,就要再清除前面一句中不究竟不圓滿之處。


在前一句,如來爲彰顯如來果位見地,提到凡夫認「假我」爲我,但這一品的開始,佛說沒有衆生,衆生都是佛,現在又提凡夫的概念,故馬上在後一句說:“如來說凡夫並非真有凡夫,凡夫也是假象,只是交流的方便,假名凡夫。”再一次破弟子們心中的凡夫相,不要頭腦中執着實有衆生,實有凡夫。衆生執着衆生相,凡夫相,也會執着佛相,故佛在下一品就問關於三十二相的問題了。但佛在這一品的重點不是破這些相,而是告訴弟子:如來真空之境中,因爲究竟無我,故不生一念,不生一法。



下一品: 第廿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