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山遊記 (一九八五年十月)

        一九八五年我在吉林鐵路職工大學就讀時,有幸遊覽了吉林市松花江畔的龍潭山。

        那正是十月深秋,龍潭山下的松花江碧波盪漾,流水潺潺。遙望遠處江面,江水由天而降,一瀉千里。仰視龍潭山峯,楓樹如蓋,紅葉漫山。每當清晨,松花江水泛起層層薄霧,籠罩龍潭山峯,使龍潭山更加巍峨壯觀,令人神往。

        我從學校步行跨過龍潭大橋,來到龍潭山下,沿着崎嶇山路向山上緩緩而行。山路兩旁長滿了楓樹,楓葉經霜打過,猶如鮮花,美麗誘人。我禁不住地拾起一片楓葉仔細地觀賞起來……。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清脆的聲音:“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我循着聲音望去,只見叢林深處有三五個少兒吟誦着唐詩向山下奔去。我心想:是呀,此情此景,雖然不是詩中的景色,然而,陽光映射下的龍潭山景,比詩中的景色還要美上幾分吧。

        我一路觀賞着,一路陶醉着,不知不覺眼前呈現出一座建築精美,古樸典雅的城樓,原來這是龍潭山的正門。據史料記載,公元前三十七年,高句麗時代曾在這裏築起山城,城牆用土石築成,氣勢雄偉壯觀。城中有水牢、焊牢、南天門,還有建於清代的龍鳳寺、龍王廟、關帝廟等古建築羣。跨入城門,不知走入多遠,只見前方四面環山的山凹中影影綽綽露出幾幢古香古色的房舍,這裏便是古建築羣遺址。不巧的是,這裏正在修繕之中,我只好帶着幾分遺憾,向路標所示的北面的水牢進發。

        水牢在山坳處,這裏楓葉紛飛,鳥鳴婉轉,給人一種幽靜之感。水牢並不是我想象中的牢房,而是一汪露天的碧綠的潭水。它的周圍用鐵鏈環繞,西側佇立着一座刻有北京米南陽書寫的“龍潭印月”四字的石碑。由此,人們又給水牢取名“龍潭”。我想,這或許也是龍潭山得名的由來吧。工作人員介紹說:水牢東西長五十二點八米,南北寬二十三點七五米,水深九點〇八米。它的水是由雨水和雪水匯聚而成,水量始終保持在一萬立方米以上。據介紹:每至明月夜晚,銀月印於水面,星月交輝,浮光掠影,景象十分別致。在這風和日麗的白天,多姿的羣峯倒影在水面,龍潭又恰似神話中的龍宮,而嬌陽照射在水中,在諸多細小顫動的粼粼波紋上形成一條彎曲的金色彩帶,浮浮沉沉,有如巨龍戲水,景象更加迷人。

        離開水撈,轉身南上,在半山腰處,看見一個乾涸的土坑,略呈圓形,直徑十六點六米,深二點三米,這裏便是旱牢。據史料記載,它是高句麗時代儲藏兵器的地方。

        轉過旱牢,我一口氣爬上了南天門。南天門不愧爲龍潭山的最高峯,站在這裏迎風眺望,吉林市景盡收眼底。但見那:連綿的山脈;茂密的森林;高大的樓房;雄壯的鐵路;一瀉千里的松花江水……,簡直構成了一幅雄偉壯麗的山水畫卷。

        啊,多麼壯觀哪,北國的江城——祖國的一角。看到了您的壯景,便看到了我們的祖國,看到了我們的祖國在崛起,在騰飛!我愛你呀,龍潭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