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西遊」金箍棒捶塑料

陶淵明“歸園田居”,“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三十年,對凡人來講,時間不短——法定年齡結婚後生子,孩子已上小學。

若是古人,結婚更早些,孩子已準備當爹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是垃圾,三十年後呢?

或許不再是垃圾。

比如,垃圾中的可用之物——食物殘渣,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可以變作肥料,循環再利用。

可是,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三十年後,依舊還是垃圾。

三十年太短,那三百年呢?

三百年的塑料袋,或許埋藏在地下,難見陽光;包裝上的字跡或許早已模糊,無法分辨。

但塑料袋始終是塑料,如若這塑料袋還是一枚垃圾袋,那便是塑料中的垃圾,垃圾中的塑料。

簡稱,塑料垃圾。

塑料垃圾,和塑料友情略有區別——前者分子結構牢固,後者結構不明,只知道分了還想再吐。

三百年好久,依舊難以分解塑料,那五百年呢?

五百年會發生什麼,悟空知道。

可惜,悟空在五行山下的那五百年,見過垃圾,卻沒見過垃圾袋,不知道分解了沒有。

當年科學水平一般,造不出塑料,且不提倡用垃圾袋。

爲什麼不提倡?

垃圾少,垃圾袋的需求小。

那時的大自然,能分解一切。

那時的大自然,壓力好小。

當然,今天的大自然,壓力也並不大。

地球40多億歲,什麼沒見過?這點壓力,不算什麼。

大不了,就滅絕一批。

恐龍牛不牛?而今安在?

Sorry,也在,博物館有化石。

但化石是化石,垃圾袋是垃圾袋。

那垃圾袋會成化石麼?

不會。

爲什麼?

因爲科技不斷髮展,分解塑料垃圾,是早晚的事。

早晚是多久?

不知道,三十年似乎不夠。

三十年對凡人來說太久,免不了蠅營狗苟。

久就久吧。

科學家也是有正經工作的。誰沒事總盯着垃圾?

研究研究奧數、投資、厚黑、美食、歷史、攝影、裝文明、附庸風雅、咬文嚼字......不好麼?

當然,以上兩個字的項目,基本都不好研究。

但給你五百年,哪怕智商平庸,哪怕三心二意,也能做到行行是專家。

是的,行行是專家。

可惜,現實是,行行都已有專家,再想成專家,難度很大。

五百年太久,看不到那麼遠,不如苟且着,向着希望的方向。

塑料垃圾袋也是有希望的,它們是人造的,人也早晚會把它消化掉。

來有影,去無蹤,裝過垃圾後卻成了垃圾,不卑不亢,也是一種個性。

不過,塑料垃圾其實是很討厭人類的。

“你們呀,造出了我,卻說我是垃圾,你們真是......優秀得過分了呢!”

好了,別鬧了,悟空的金箍棒,普通的塑料妖怪,是扛不住的。

金箍棒捶塑料,也確實,有點兒,過分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