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的定義與目的

5S起源

“ 5S ” 活動起源於日本,並在日本企業中廣泛推行,它相當於我國企業開展的文明生產活動。 “ 5S ” 活動的對象是現場的 “ 環境 ” ,它對生產現場環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並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與措施,從而達到規範化管理。

5S理論之父:平野裕之(Hiroyuki Hirano)


5S就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五個項目,因日語的羅馬拼音均以"S"開頭,簡稱爲5S。

1S-整理

定義:區分要與不要的東西,職場除了要用的東西以外,一切都不放置。一個概略的判定原則,是將未來3 0天內,用不着的任何東西都可移出現場。該階段關鍵道具“紅單運動“

目的:將"空間"騰出來活用

2S-整頓

定義:要的東西依規定定位、定方法擺放整齊,明確數量,明確標示,既實現”三定“:定名、定量、定位

目的:不浪費"時間"找東西

3S-清掃

定義:清除職場內的髒污,並防止污染的發生

目的:消除"髒污",保持職場乾乾淨淨、明明亮亮

4S-清潔

定義:將上面3S實施的做法制度化,規範化,維持其成果

目的:通過制度化來維持成果

5S-素養

定義:培養文明禮貌習慣,按規定行事,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目的:提升"人的品質",成爲對任何工作都講究認真的人(文字節選自百度百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